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陈燕教育科研工作室成员高彬老师的读书心得体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多精彩分享,敬请期待。
工作室暑期读书活动心得体会系列
书目简介
01
《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作者:[美]
在陈燕老师的推荐下,我和工作室的伙伴们一同阅读了一本对工作非常有帮助的书——罗伯特·斯莱文著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书中广泛吸取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可以说是教育心理学的百科全书。且本书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性太强的词汇,使之读起来轻松有趣,便于各行各业的人阅读感悟。通过这段时间学习和反思,我收获颇丰,感悟良多。
推荐指数:★★★★★
02
读书笔记
第10章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有效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个想学习的学生能够学会任何东西。但是,教师如何保证每个学生都愿意学习,都愿意付出努力去学习复杂的内容呢?本章将介绍教师用于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许多方法以及这些方法依赖的理论和研究。
节选自273页
关键词:动机
什么是动机?动机是学习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也是一个最难测量的因素。什么因素促使学生学习?努力学习的意愿是许多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包括学生的个性、能力,也包括特定学习任务的特性、学习的诱因、情境和教师的行为。
心理学上的定义:
心理学家将动机(motivation)定义为激发、引导和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行为的内部过程。通俗地讲,使你开始行动、继续行动,并且决定你行动方向的正是动机。
重点词: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对于体验成功,并参与由个人努力和能力决定成败的活动的渴望]
在教育领域,最重要的一类动机就是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ation)即力求成功并选择以目标为导向的成功(或失败)活动的一般倾向。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03
提高内在动机
课堂教学应该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内在动机,也就是必须使学生对要呈现的教学内容感兴趣,接下来呈现的方式也要有吸引力,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和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好奇心。
1.激发兴趣 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应该让学生相信接下来要呈现的内容是重要和有趣的,从而向学生说明所学内容对他们的用处。此时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文化背景联系起来的例子作为课堂导言尤为有效。另外还可以给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让他们觉得学什么内容、用什么方式学习等。
2.保持好奇心 在教学过程中用许多方式不断地激发、保持学生的好奇心。
3.使用多种有趣的呈现方式 除了使用有趣的材料外,材料呈现方式的变化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4.帮助学生做出选择并设立自己的目标 一条重要的动机规律是:当目标是由个体自己设定而非别人强加时,个体通常会付出更多努力。
提高内在动机
提供学习的外部诱因的原则
1.表达明确的期待 学生需要清楚地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将被如何评价以及成功之后会有什么收获。
2.提供明确的反馈 对反馈的研究发现,在许多情况下,提供有努力结果的信息可以作为一种很有效的奖励。但是要使反馈成为一项有效的激励因素,它必须是明确、具体、及时的。
3.提高外部动机源的价值和可获得性 期望理论认为,个体对成功的价值和实现可能性的估计共同决定了动机的强弱。这个理论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只有当学生看重教师所使用的诱因时,它才会具有激励作用。如有的同学并不看重教师的表扬和分数,但很看重寄给家长的评语、参与班级管理的体验等等。
有效表扬的原则:
如果使用恰当,表扬可以成为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激励因素。
有效地应用表扬
课堂教学中,表扬可用于许多方面,但最主要的是用于强化恰当的行为,以及对学生的正确行为给与反馈。
教会学生自我表扬
心得体会
1.了解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和框架
通过学习,我对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体系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对一些基本概念有所了解,特别是对学习动机、学习策略、问题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差异等内容有进一步的了解。这些有利于自己在教学中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做好教学工作;有利于自己用科学方法指导工作,减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2.更加明白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这个职业有其工作独特性。作为一个教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稳定的心理素质,坚定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能不断树立威信,不断地努力学习和提高,促进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知道他们存在不同的心理差异;会辩证地看待问题,面对学生的差异,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分层教学,进行个别化教学;能及时了解学生,不断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惑,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坚持性、独立性和责任感。
3.意识到师生交往和课堂互动的必要性
师生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作为教师要能够自然地和每个学生交流、谈心,做他们的知心人,相互信任、彼此愿意接近。要能够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有统一的奋斗目标,师生关系融洽,互相爱护、关心和帮助。教师要真正了解和理解学生,不要有认识上的偏差。给学生适当的期望值,促进学生全面成长。要在平时的工作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方法,形成科学的对待学生的态度。
【 终 】
结语
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教师要有深厚的底蕴,更应博览群书,今后,我将继续增加阅读储备,使之成为我教学的方向标!
转自:“陈燕教科研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