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陈燕教育科研工作室暑期读书活动心得体会——做教学研三位一体的教师

2023/8/17 16:10:31  阅读:57 发布者:

读一本书在炎炎的夏日,让自己收获一片内心的清凉;品一本书在喧嚣的闹市,让自己收获一份心灵的静谧;论一本书和志同道合的朋友,让自己收获一份学识的成长。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陈燕教育科研工作室成员彭宗芳老师的心得体会——《做教学研三位一体的教师》,更多精彩分享,敬请期待。

《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做教学研三位一体的教师

——读《教育心理学》有感

秦皇岛市第十九中学    彭宗芳

初次拿到这本书,着实被吓了一跳,A4大小的页面,一枚立起来的一元硬币那么厚,书上的字密密麻麻的。一度认为又是一些枯燥的理论,这个暑假细细读来,才发现是一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好书,而且书中例举的事例也都比较前沿。

书的第九章紧密的围绕三个问题展开,分别是分组、个别化教学、技术,下面我们将逐一展开解读。

(一)有效教学

本章的开篇列举了一个我们的课堂上也会经常出现的现象,在这里我把它命名为三分之一现象。即一节课下来,或者一段时间的学习下来,三分之一的同学做对了所有内容,三分之一的同学没有做对任何一道题,剩下三分之一的学生只做对了一部分题。我们教师经常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我完全能够掌控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为什么他们总是学不会呢?”

这就引出了有效教学的概念。有效教学不仅仅是高质量的讲授,而是课程对所有同学有效,满足全体学生的各种不同需求。这需要激发学生动机,给足足够的学习时间。针对这个问题卡罗尔提出学校学习模型,他从确保学生学习的时间管理、资源管理和活动管理等角度来描述教学。卡罗尔认为,学习是以下两个因素的函数:(1)真正用于学习的时间。(2)学习所需要的时间。学习所需要的时间是由学生学习的能力倾向、先前已有的知识和学习能力决定的,而真正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则取决于分配给学习的时间、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毅力。

作为一名十多年教龄的语文教师,对于自己课堂上的三分之一现象缺乏相应的反思和调整,教学设计对前三分之一提供的拓展空间不够,对后三分之一提供的额外帮助不够,在课程设计上过多的考虑了流程与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对于学生的真实诉求考虑的较少。这是我在以后的课堂中要努力调整的方向。

(二)分组以适应不同的成就水平

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起,他们在知识储备、技能、动机以及对即将学习的内容的倾向性等方面就存在着个体差异。调整教学以适应学生的差异,这是教育的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并且常常导致带有政治和情绪色彩的政策。

分班:安排特定成绩或能力水平的学生学习不同系列课程的做法。例如对中学生进行大学预科班、普通班和职业班的分班。分班所导致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会让落后班学生感觉受到了侮辱,因为把学生分到落后班实际上在向他们传达着这样一种信息:我没有能力取得学业上的成功。分到落后班的学生比与他们能力相当却分到中等班或混合班的学生更容易表现出违法、旷课、辍学等行为。落后班的学生大多来自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家庭以及少数族裔家庭,而优等班的学生则大多来自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家庭。分班的结果实际上常与社会阶层和种族密切相关。

班级间能力分组: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将其分到不同班级中的做法。

班级内能力分组:在特定学科的教学中,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两个或更多能力小组,以适应学生差异的做法。分组数目少比分组数目多效果更好些。相比于班级间能力分组,班级内能力分组除了能够产生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成效之外,它还更为灵活,不太会让学生感到难堪,也更节省教学时间。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高中是极容易出现分班现象的,分班的初衷是保证学校的上线率,对学生的心理诉求考虑较少;班级间能力分组,我们有一个比较好听的教学名词叫走班制,打散原有班级单位,根据学业成绩在某些课堂上进行分组;班级内能力分组在我的教学中进行过实践,做的最多的是分层作业和课上分组讨论。

(三)个别化教学

个别化教学即准确地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调整教学。包括同伴辅导和教师辅导两种主要途径。同伴辅导就是一个学生教另外一个学生。同伴辅导有两种主要的形式:一是跨年龄辅导,即辅导者比被辅导者大几岁;二是同龄辅导,即一个学生辅导另一个同学。跨年龄辅导效果更好。同伴辅导的策略能同时提高辅导者和被辅导者双方的成绩,辅导者取得的进步比被辅导者还要大,透彻地学习某种内容的最好方法就是把它教给别人。

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我个人认为同伴辅导对学生的帮助更大,因为他们有相似的学习经历和思维方式,更容易彼此理解。但作为老师和其他的成年人,你会认为“这么简单你还不会”,成人有时候不能理解学生的难点所在。小先生(叶圣陶)是一种非常不错的个别辅导方式。

(四)技术应用于教育

在教育中,技术有三大类型的运用。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技术来设计教学和呈现课堂内容。例如计算机(电子表格、演示软件、文字处理软件),交互式电子白板与学习者反应设备。网络可以为课程设计提供丰富的资源,例如网页搜索、电子邮件、讨论板、网上发布等方式方法。其次,学生采用技术来探索、练习以及与他人进行交流,并准备论文和报告。例如数据库、超文本与超媒体(当计算机使用者点击一个词或

时出现的相关信息)、计算机辅助教学、辅导程序、教学游戏等。最后,教师与管理者采用技术来实现相关的管理任务,如评估、保存记录、报告和管理。

技术应用于教育也存在一定的问题:(1)接触技术的平等机会,学生不是都有平等的机会接触计算机,尽管在学校里这种数字技术鸿沟正在急速减小,但在家使用计算机的差异很明显,同时男生比女生倾向于花费更多时间在使用计算机上。(2)网络欺凌,一个人通过发送即时信息、手机短信或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对另外一个人施加威胁或侮辱。(3)手机进入课堂既有积极性又有消极性,学生可以在即时信息交流中获益,但也会导致学习分心、作弊、网络欺凌等现象。(4)使用互联网可能会让学生面临危险,这包括接触到了不适合的材料以及网上侵害者交往等。计算机时代、大数据时代是不可抗拒的时代发展方向,作为教师要紧跟时代趋势,利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

读了这本书之后,给予自己最大的感悟是要做一名教学研三位一体的教师。教学是实践,要依据时代、学生、课标、教材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要保持终身学习,提升专业素养,要主动将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到语文教学中,通过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等多种途径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研修融合,聚焦关键问题,推进校本教研,加强区域教研,推广典型经验,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专长,组建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共同体,有计划的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提高教研品质,促进自身发展。

转自:“陈燕教科研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