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经8:管控课堂的“纪律经”
1.没有起立环节或不严肃或不到位
对策:课堂起立不是可有可无环节,是组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若学生忙着拿东西、小声说话或没站好,教师要有眼睛余光盯视没到位学生,侍全体学生站好后再还礼,让学生坐下。
2.学生已经学会没事干
对策:可以让已学会学生当小老师;可分层设计问题,分层布置作业,一定让学会学生有事干。
3.基础知识欠缺太多,与教材要求起点落差太大,想听也听不懂,因听不懂坐不住而捣乱
对策:学一退三,从基础学起,避免学生听天书。
4.举手移动凳子发出声响;发出“叫我,叫我"喊声;判断选择让学生齐问齐答;有些学生故意拉腔或慢半拍
对策:想让教师叫自己发言可让学生多次把手高举,但不能发出声音;杜绝群问群答;判断、选择可用手势来代替,比如判断可用指头个数代表四个答案等。
5.班额过大教师声音过小导致后排学生听不清;学生还没有养成倾听习惯
对策:声音适中,能保证后排学生能听清楚;训练、培养学生积极倾听习惯。
6.教师板书潦草或字迹模糊或字体太小,后排学生看不明白或看不清(挂图、课件也存在类似问题)
对策:尽量手举过头顶板书,规范书写,字体适中,防止板书太靠黑板下方,因遮挡后排看不到。
7.课桌上摆放无关的学习用品、用过学具、颁发小奖品等物品,干扰、诱惑学生走神、小说小动
策略:要求学生桌上不准放与学习无关东西,用过学具及时归位,奖品课后发或放到一定地方。
8.教师发出教学指令不清晰或有歧义
策略:教师发出的任何一个教学指令必须完整、简洁、明了,追问或让学生重复自己指令,待学生明晰后去执行。
9.课前准备不充分,比如电子白板课前没调试,用时打不开,又比如做实验忘带器材,让学生等很久
策略:课前尽量候课,提前打开电子白板,调试音箱设备,查看实验器材。
10.教师板书时或做实验时,下面有人随意说话或走动,教师因看走眼批评学生,该生反驳
对策:这属于误解导致混乱,这种情况下尽量抓住违纪学生后再批评,否则与教师对嘴、反驳定会发生。
11.拖堂,别的班早己下课,教师仍讲不停,导致学生走心、不在状态
策略:拖堂是对孩子身体催残,是对下节课教师和学生不尊重,准确把握时间,及时收尾,绝不拖堂。
12.课堂形式单一,学生厌倦、感觉无趣;课堂形式变换过于频繁,学生手忙脚乱,顾东不顾西
策略:课堂要动静搭配,课堂要有张有弛,课堂要有节奏韵律感。
13.一些学习不太好学生故意恶作剧,引起异性或同伴关注
策略:不可与这类违纪学生过多纠缠,不可向“刀枪不入”专门与你作对的违纪生枪口上撞。控制事态发展,不让违纪行为升级。
14.落实不了的说太多;批评学生严重超时;班上第一例违纪没处理到位
策略:防止超限效应,防止破窗效应发生。
15.合作讨论时,优等生霸占话语权;分工不明确,学困生无所适事;小说小动无人监控、提醒
策略:可采用六顶思考帽角色伴演法进行合作学习,轮流充当不同角色,小组要有违纪提醒员。
16.学生自由散漫,整个班风差
策略:该班任课教师形成合力,齐抓共管。
真经9:年轻教师要听的“提醒经”
1.珍惜自己第一份工作,在“熬”中成熟、成长
爸妈供自己上大学、自己参加教师招录非常不易,千万不要因一句话不和、一件事不顺、一次小小挫折等就冲动提出辞职,务必珍惜自己第一份工作。第一份工作阅历、心态、成就感影响终生,许多人一生碌碌无为大多都与走不出第一份工作失败阴影有关。
据我观察年轻教师辞职有“232现象”:二周、三个月、二年。因此新入职教师要“熬”过“三个一”:第一天、第一周、第一个月。先熬过第一个月,你就成功一大步。因为干任何工作都有适应期、断乳期,教师工作是一种技术活,经历、经验都是熬出来的,因此要珍惜自己第一份工作,在“熬”中成熟、成长
2.降低心理预期、准确定位,跟上同事节奏步伐就不错了
学校硬件、生源质量、办公、生活条件也有许多差强人意;报到时接待、分排工作、安排办公、住宿受“冷落”,属正常现象,这就叫现实,这就是社会!
有些教师年轻气傲,处处争强好胜,比如在班级管理、教学质量等方面提出一些“高指标”,自己也非常努力,但始终达不到自己心中目标,甚至相差很大。失败一次,受打击一次,失败次数多了,就会对自己能力产生怀疑,甚至产生“教师这个职业是否适合自己”的想法,有的从此一蹶不振,开始混日子。
年轻人,你想想你的同事有的工作五年、有的工作十年,“人家走的路比你过的桥还多”,在教育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试想自已一个刚出茅庐“要经验没经验、要方法没方法“年轻人咱比过老同事,再正常不过了。因此若刚开始就能跟上同事节奏、步法就相当不错了,也算非常优秀了。
3.上好第一课,开好头,起好步
第一次到班时,一定要让学校领导、班主任隆重介绍自己,仪式感及首轮效应非常重要:别开生面的第一次主题班会、学科第一课一定会给自己在学生心目中加分。
一定要用最小代价换取最大教育效益。学生违纪时,瞪一眼能解决的就不要说话,说一句能解决的就不说二句,说着能解决就不要让其站起来,站起来能解决的就不要让其站在室外,自己能解决就不要麻烦班主任、校长,尽量不要让其叫家长。切记,管不住学生叫家长是教师无能的表现。
当你在课堂上发出惩罚学生指令时,务必要想好学生不理、不执行时自己怎么办,即要想好退路再说,给自己在学生面前留下面子。比如当你让违纪学生站起来时他不站起来时,你用“我看你也不好意思站起来,你觉得理屈、丢人”,就可为自已解围。
4.巧用心理效应,给学生“过招”
与学生谈话存在超限效应——超限效应在班主任与学生谈话时时常发生。如:当孩子不用心而没考好时,班主任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最后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因为孩子一旦受到批评,总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心理平衡,受到重复批评时,他心里会嘀咕:“怎么老这样对我?”孩子挨批评的心情就无法复归平静,反抗心理就高亢起来。可见,班主任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班级管理存在破窗效应——班级的凳子,今天少一个螺丝、断一条腿,你不追查原因、落实责任及时修理,明天就可能掉另一条腿,后天另一张桌子就可能同样遭此厄运;某同学脚下有一张纸,你我不去及时拾起,说不定过一会儿就会有两张、三张;个别同学在课堂上看小说、睡觉,自习课上打游戏机、闲聊、喧哗,平时作业抄袭,老师不及时加以制止,过不了几天班级就会像一个无序吵闹的市场。上面这些,我们都可看作“破窗效应”。班级一旦出现“破窗效应”,这个班级的问题就会层出不穷,班主任工作就会处于被动状态。久而久之,学校、老师乃至其他班级的学生便会对这个班级产生不好的印象,而这个班级的学生也会逐渐认同这种印象,并自觉不自觉地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慢慢地,在这种氛围下,坏风气、坏习惯、坏思想就会乘虚而入,滋长蔓延起来,于是这个班级真的就如人们所预料的那样不行了。总之,“破窗理论”在班级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班级无小事,件件育人;班级无小节,处处立则”。
真经10:学校层面帮助年轻教师的“帮扶经”
年轻教师面临最大问题是不会备课、上课,遇到课堂教学、管理问题不知怎样解决,不能把学科语言转化为学生能听得懂的教学语言,课堂效率不理想。如何缩短摸索期、不适应期,尽快站稳讲台呢?从学校层面讲,有这么几条实效经验:
1.在备课方面对教师提出个性化要求:三个一
第一周要求教师写课堂实录,即把课堂要说的每一句话都写下来;第一个月写详案,并且师傅对写的教案要把关验收;第一学期教案内容要做到脱稿。
2.在备课帮扶上,师傅一对一手把手指导
师傅要把备课时先看什么书、资料再看什么书、资料,备课程序及教案格式详细告诉新老师。年轻教师自己初备一个教案,师傅详细对存在问题加以指导,年轻教师二次修改,直到达标为止。
3.若釆取集体备课,年轻教师要在个人复备上下功夫
集体备课对年轻教师理解把握教材非常有帮助,但设计的教学流程、解决问题策略一般的年轻教师多驾驭不了,因此站在新手角度对集备教案进行适合自己个性化加工非常重要。
年轻教师要下苦功把教案上相关知识点下功夫记下来,即脱稿。同时还要强化基本功训练,例如语文英语老师要把课文大声朗读3遍;把生字词在小黑板、田字格或四线三格上至少每个写5个;理化老师提前把实验做一遍;地、生老师能做到快速画出文中图表。
4.在上课方面,为年轻教师量身定制最基本课堂常规;提前告诉、演练遇到课堂管控问题应对策略
年轻教师上课最基本要求,比如对候课、板书、教态、语言(语速)、讨论巡视、提问应答等要提出要求。对于课堂上遇到让学生站起来却不站起来、顶撞教师、干扰上课等违纪学生如何处理,要交给一些立马管用的管控策略。
5.年轻教师工作态度允许提倡如下路径
先苦干——老教师用一节课能备好一节课,作为年轻教师的可能二节甚至三节才能备好一节课;老教师一节正课就能讲会,也许他们正课讲、自习练、课后补才能学会;老教师有经验,对知识重难点、常见题型、学生可能出现问题可以预防、预设,而年轻教师只能讲后才能发现,采取补讲、补救措施,这很正常。年轻教师要树立“我讲不会,可以练会;练不会,可以考会;考不会,可以纠错会。只要投入时间多,我也能取得好成绩”的理念。
再巧干——经过苦干一段时间后,年轻教师就会思考,我怎样才能省点劲,也能取得较好成绩?他们就会在范例、变例选择、教程设计、学程设计、作业设计上想办法、搞改革,这时他们就进入了巧干阶段。
引导年轻教师树立:没有苦干就不会有巧干;苦干一段后要想巧干。
6.对年轻教师的课进行评课时,要重点放在改进补救策略上
学会换位思考,一定要考虑这是个年轻教师,不要用优质课或成熟教师课的标准对其课评头论足,务必要考虑说的是不是在他的最近发展区,凭他现在能力,他能做到吗?更重要的是要把重心放在站在年轻教师角度如何有效改进及对知识掌握如何补救这两点上。
最有效的是老教师示范怎么做,让年轻教师模仿、体验,这才会有真正改进。不要纯粹从理论上空谈为什么错?而是一块协商这节课己成事实,下节课如何补救细节上,这样私人定制的议课,年轻教师才会有实实在在收获。
版权声明 |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作者王红顺
转自:“桃李微教育”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