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教师应该知道的10条“真经”(中):站稳讲台的课堂经、经历经、备课经

2023/8/17 15:29:36  阅读:106 发布者:

真经5:站稳讲台的“课堂经”

每一年、每一学期我都会与年轻教师打交道,要么指导备课、要么观议课,要么进行课能专业指导,为此,我总结、提炼了年轻教师站稳讲台的22个细节:

备课时要把教材语言转化为儿童能听懂的书面语言(教材语言→儿音语言→口头语言),这样才能避免用成人语言或学生听不懂专业词语授课

备课时对课堂上所举例子、例题、练习题最好有一个备份,防止课堂上临时需要时,因没准备即兴说出来的不妥当或有错误

不可过早或过短候课,提前3分钟到班为宜。候课要依次落实四件事:布置预习任务;打开电子白板(或教学辅助工具);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走动提醒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喊起立、坐下的组织教学不能省,还必须严肃、规范。当班长喊起立后,教师要目光扫视所有学生,只要有一个学生没有站好,就不要喊坐下

对学生坐姿提出可操作、检查的10字”要求:头正、肩平、背直、身舒、足安。学生要坐凳子三分之二,要正视黑板或与教师目光交流

教师讲课要与学生有目光交流,不要看着天花板或对着黑板讲。手不可拿粉笔捏,腿不可抖动,体态要自然

导入不可过长、复习也不可过长,更不能上去就处理班务或批评学生。师生带着情绪上课或学生疲劳后讲新课,学生可能学不会。因此在上课5分钟后至20分钟这个黄金学习期,要讲新课、讲重点、讲难点

讲授新课时语速不可过快,一步、一个环节学生明白后再讲第二步、第二个环节,忌一节课快速讲多遍。慢慢讲一遍胜过快速讲多遍

要给学生留足思考时间再提问,提问时发出指令要清晰,学生回答后不急忙让坐下,要给台上、台下学生补充、反思时间

避免不入脑就可回答的简单、碎片化提问,更忌"是不是、对不对"或教师说上半句学生看书说下半句的无效提问

对学生回答一定要有实质内容的针对性评价,忌"好、真棒"等模糊性回应

最好边讲解、边板书。板书时手要举过头顶或侧身,板书提前要有设计,不可边写边擦;板书要工整、板书字体不要太小,也不要太靠下

教师要做到"四不站"讲台——候课时不要站在讲台上不动,要提醒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学生讨论时不要站在讲台上,要深入薄弱小组答疑、要发现有代表性错误答案或新颖答案,为后面分享做准备;学生上台分享时不站在讲台上,要走下讲台,让学生聚焦台上学生,让台上学生与台下学生互动;学生课堂练习时也不要站在讲台上,要手持红笔走动即时批改、反馈

对学生课堂违纪不发出负面强化的"不要…”指令,而要发出现在就应该怎么做指令

对课堂上故意恶作剧引起别人注意的捣蛋学生,可采取视而不见的“冷落办法”冷处理

知道教师管控课堂权力清单。学生小违纪不可一上去就采取罚站到教室后面等较严厉措施,否则学生大违纪时你就束手无策;当发出惩戒口令时,要想好学生不执行时怎么办,避免下不了台尴尬局面出现

处理课堂违纪尽量不超过一分钟,控制事态,课后处理。严禁与学生你来我往争辩或停下课较长时间处理

对作业、课堂规则的要求,第一次执行非常重要,防止破窗效应发生。学生知错、认错与能改错不是一回事,要协助学生制定改错的可操作、易接受的具体措施,坚持强化训练

课下不要与学生走得过近。过于亲近,缺少身份、距离感,会让一些学生分不清课上课下的角色意识,造成课堂秩序混乱

要尽快度过“刚开始一节课感觉没啥讲,到过一段觉得啥都得讲、总是讲不完”的状态,进入“知道哪些需要精讲,能够课上完成任务”的教学常态

重视教师的形象展示课、过关课验评;尽快适应学校推行的课堂模式,观课、议课能看到、说到点子上,能融入集体备课并发挥一定作用

真经6:站稳讲台的“经历经”

一个教师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站稳讲台、站好讲台、站上更高讲台。

1.年轻教师上课三段历程

阶段1:感觉没啥讲

因对教材体系不熟悉,再加上对学生知识、经验、思维等基础学情把握不够,潜意识用自己成人理解水平来授课,另外还不能把课本语言转化为学生能听懂话语,即不会把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科教学知识,于是课堂上不顾及学情、与学生对话、互动,照本宣科的十几分钟就把课快速讲完啦!感觉挺简单,没啥可讲!有时会问学生会不会?若学生没反应,老师会快速再重复用同种方法讲多遍。

阶段2:讲不完

一阶段过后,通过批改作业、小考试,发现学生差错率非常高,这时才感知中下等学生啥也不会,到现在为止,有了研究学情意识,于是课堂中讲的过碎、过细,导致课常常上不完,拖堂、自习课也讲成为常态。

阶段3:顺利讲完

再过一段,教师懂得取设,分清了轻重缓急,又采取了一些方法策略,到这时,教师能在一节课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站稳讲台教师:对备课标、备教材、备学情、备学程、备作业设计有了深刻认识。懂得:用一种方法讲多遍,不如用多种方法讲一遍;步步清才能题题清,题题清才能堂堂清。关注黄金学习期、提问两个等待期,重视课堂后预设与生成等。

2.年轻教师应持工作态度

先苦干

老教师用一节课能备好一节课,作为新教师的你可能二节甚至三节才能备好一节课;老教师一节正课就能讲会,也许你正课讲、自习练、课后补才能学会;老教师有经验,对知识重难点、常见题型、学生可能出现问题可以预防、预设,而作为新教师你,只能讲后才能发现,采取补讲、补救措施,这很正常。这时,新教师要树立,我讲不会,可以练会,练不会,可以考会,考不会,可以纠错会,只要投入时间多,我也能取得好成绩。

再巧干

经过苦干一段时间后,年轻教师的你就会思考,我怎样才能省点劲,也能取得较好成绩?你就会在范例、变例选择、教程设计、学程设计、作业设计上想办法、搞改革,这时你就进入了巧干阶段。

切记:没有苦干就不会有巧干;苦干后要想巧干。

3.测一测自己是否站稳了讲台

新入职教师首要修炼的是如何将自己所学的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科教学知识,上海杨浦区教研员翟立安老师在《漫谈初中数学教研》一书中,基于格罗斯曼的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四个要素,他提出了基于课堂教学的PCK的分析框架。

1)学科中核心内容及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

没有科学性错误或不当

准确把握教学重点(核心内容)和难点的学科本质

努力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2)学科内容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

知道所教内容的横向联系

知道所教内容的纵向联系

3)学生的经验和学习困难。主要体现在:

了解学生学习特定内容的基础以及容易理解或误解的地方

关注学生学习某特定内容的困难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4)帮助学生学会的教学策略。主要体现在:

会调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会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模式)

有指导学生个体、小组或全体突破重难点的教学策略

假设每条10分,看自己能得多少分,也可以让同事给自己打打分,同时也能找到努力方向。

:翟先生概括的站稳讲台的基本要素

教学设计从照搬教材、教参或其它资料到自主选取整合

教学语言从语无伦次到条理清晰

课堂结构从混乱无序到层次分明

教学提问从随机发问到有的放矢

帮助学生策略从寡到多

教学活动设计质量从低到高

课堂上有一定应变能力

注重教学方法选择

能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

能够主动搭建台阶或支架去突破教学重难点

真经7:站稳讲台应知道的“备课经”

1.备课不是什么

备课不等于抄教案;备课不等于拼奏教案;备课也不等于写教案;备课还不等于作课件或编制导学案。

2.备课是什么

备课是阅读思考、撰写教案、制作课件、技能训练与内容消化四部分组成:

撰写教案前重在阅读思考。研究课标、研读教参、研读教材(文本)、阅读教材分析、研究课后习题试卷,研究学情(学生知识、能力、经验、思维起点与新授内容逻辑起点之间关系)

撰写教案。依据课程资源、学情设计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评价

制作课件(设计微课程)、设计导学卡。它是教案的附助工具、手段

技能训练:对要求有感情朗诵内容自己要先练一练,对要在黑板上示范生字、地图自己要写一写、画一画,只有这样,教师示范时才有底气

内容消化。对教案上内容要融会贯通、熟记于心,即上课时要脱稿

3.备课侧重点是什么

整本书课标侧重点——(1)学科课标级段目标与本册目标分解;2)在熟悉各章节教材逻辑体系结构基础上,画上整本书知识树或思维导图;3)确定整本书重、难点章节;4)编制教学进度表及撰写学期教学策略、方案。

单元备课侧重点——(1)熟悉单元总目标;2)确定课时重难点;3)划分单元课时数;4)制定单元教学策略。

课时备课侧重点——解决三个问题,学什么、怎么学、学会了没有。一节课可分多个课时,以一课时一课时写导学案。

4.备课创新有哪些

追求理解、以终为始的翻转备课——教学转型的思维革命

大概念背景下的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5.备课设计新思维有哪些

从个人设计走向集智协作设计

从教案设计走向学程案设计(即从教的设计走向学设计)

从课时设计走向单元、学时设计

从目标、内容、方法、资源到评价的正向设计走向从评价出发倒退的翻转设计

从单一关注课时目标设计走向三类、三级、三种目标链设计

从预设过度的静态设计走向目标、问题、方法等多元开放的动态生成的设计

从单一设计走向整体建构、系统设计——从教学性教学设计走向教育性教学设计;从内容设计走向为概念而学的全局性理解设计;从仅关注知识获得设计走向思维、素养双生长设计;从仅有学科意识设计走向课程意识、跨学科协作落实综合素养设计。

版权声明 |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作者王红顺

转自:“桃李微教育”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