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老魏的咖啡馆 ,作者魏智渊
管理上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是“一抓就死,一放就乱”。家庭教育同样也是如此。
家庭教育最好的状态是什么?是孩子既自由,又自律。这太难了,是吧?
难在哪儿了?难在孩子不按套路出牌吗?当然不是。难在家长很难稳定而睿智地与孩子进行长期互动。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我今天给出大家一个原则,六点建议。
01
一个原则,是各行各业通用的,叫“底线+榜样”。
所谓的底线,就是孩子必须完成的,没有任何商量余地的边界;所谓榜样,就是孩子可以自行决定,自己不断自我超越的部分。
比如在一般情况下,在能力可以抵达的范围内,老师布置的作业必须完成,这是个底线问题。但是作业完成得好不好,字写得是不是美观,这是个榜样问题。是不是守住底线?这是个态度问题;有没有抵达榜样?这是个能力问题。
这个原则好在哪儿?
好在家长和孩子都有安全感,尤其是孩子。孩子会知道,哪些要求,是他绝对不可以违反的,一旦违反,就会承受强烈的后果。哪些是他可以自己决定的空间,哪怕做得不好,也不会受到惩罚。而遵守底线要求,对孩子来讲并不难。这样,在底线之上,他就拥有相当程度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会打消他的防御意识,让他将精力专注于任务本身。
我以完成作业为例。——当然,我们必须假设作业量是适当的。
底线就可以确定为——
1.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甚至可以规定为,在规定的时间内,只能进行学习活动。
2. 不撒谎,不抄袭。
前面讲了,做不做是态度问题;做好做坏是能力问题。态度问题要疾声厉色,能力问题要和风细雨地帮扶。
一听这个,有些家长就着急了:
——他要是应付我怎么办?磨洋工怎么办?
——只是完成作业,难道不讲作业质量吗?不要求书写工整吗?
一旦你无限制地提升了底线,最终,很可能连底线都守不住,更不用讲培养孩子的自律了。你要明白,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习惯的养成,在开始一段时间内,就是会有大量的浪费,不是一天两天,很可能是一年两年。关键是,你有没有这个耐心?
你想要培养自由而自律的孩子,你怕孩子堕落。但你要记住一句话:如果一个孩子没有权利选择堕落,他的自由就是不完整的,他的自律也是不可能形成的。只有他律,哪来的自律?!
02
守住了底线后,怎么让孩子不断地自我超越,自己不断地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呢?
如果说,在底线方面,家长是立法者,那么,在榜样方面,家长就是帮助者。帮助者意味着什么?孩子做错了,没做到,不要批评,不要指责,更不能动怒,而是真诚地建议。并且,要让孩子明白,这些只是建议,不是强制要求。孩子只要没有违反底线,哪怕摆烂,也不要生气,不要干预。这个过程,往往是走向自由和自律的必要前提。最终,孩子内在的向上感总会觉醒。你不相信这一点,觉得你家孩子就是个例外,那你可能就是颠倒了因果。
如何帮助?
我有六点建议。
1. 除非孩子请求帮助,否则,过程中不干预。孩子做作业的时候,不要在一旁盯着指指点点,让孩子独自去经历这个过程。哪怕经历浪费和懈怠,都是自我成长必然经历的部分。
2. 孩子完成任务后,再进行检查,给予反馈。比如说给出具体的建议。不要批评说:“你看你书写一点都不认真。”而要说:“你看这几个字写得不错,下次多像这样写字。”或者说:“如果你写字的时候慢一点,写端正,老师看了就很赏心悦目。你觉得呢?”——孩子是不是听你的意见,无所谓。实际上,孩子哪怕对抗你,实际上他也听到了,并且产生了影响。只是他不想这么快地应和你,人都是有自尊心的。
3. 教会孩子使用计时器,尤其是倒计时器。最好是闹钟和倒计时器综合使用。时间管理最好的办法,是让时间变得可见,可视化。有时候要忘记时间,比如攻克难题的时候;有时候时间很重要,比如要完成计算自动化。
4. 以周、月、学期为单位,将孩子的发展成果数据化。比如绘制曲线图等。同时,告诉孩子,这些数据不重要,只是作为参照。这是一种元认知策略。比如一开始,可能20分钟,只能做到把2个字分别写10遍,画圈的字有4个;一个月以后,这个数据就翻了一翻。阅读也可以数据化,可视化。孩子是一定会进步的,可视化增强了孩子的信心,也增强了家长的信心。
5. 阶段性复盘。包括对时间管理、作业速度、书写质量、答题技巧、阅读策略等。顶多以周为单位,最好以月为单位。也可以打印一些相关的策略给孩子自己看,这在中学最有效。这些技巧策略,可以通过知乎网站整理筛选。
6. 利用社交场景施加软压力。比如,将孩子的学习计划、学习成果,汇报给老师(报喜不报忧)。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和赞赏,可以让孩子有必须表现好的压力。多在亲戚朋友面前夸自己的孩子,也是非常重要的。也可以鼓励孩子与孩子之间相互学习,分享经验。诸如此类。
学习的关键是反馈。这些策略,主要是与反馈有关。而反馈基本应该以正向反馈为主。
一旦你这样做了,孩子仍然会经历一些阶段:懈怠,磨洋工,反抗……直到慢慢进入状态。你当一年两年来处理。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尤其是小学一至四年级,家长这样的细致跟进,是非常有成果的。哪怕你出差了,你要坚持跟孩子通电话,视频,或者让孩子拍作业过去。你希望孩子有意志力,你在反馈方面就必须有意志力。在漫长的互动过程中,或许还会有许多冲突,但只要坚持下去,你就会找到合适的分寸,形成让孩子和自己都舒服的频率、方式和距离。
所以,怎么让孩子既自由,又自律?或许,关键不是孩子,而是我们家长自己啊。
转自:“小学语文名师”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