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骨干引领 整体推进——杨浦区小学数学优化作业设计的实践

2023/8/17 11:18:32  阅读:96 发布者:

【摘 要】在“双减”背景下,杨浦区教育学院小学教研室数学组集结区域学科骨干力量,围绕作业目标意识、目标属性分析、作业内容设计、作业资源规划等方面拟定路径,提炼技术。在研训一体化的模式下,学科中心组采用专题辅导、案例分析、教师作业、互动讲评等方式推进区域基层教师作业设计水平的提升,从而努力实现作业的减负提质。

【关键词】作业目标  目标属性  作业功能

学科作业是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对教师诊断教学,及时调整进度、改进方法,对学生有序巩固运用知识技能、逐步发展学科素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及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文件精神,切实提升区域学科教学的育人水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杨浦区小学教研室组织区域学科骨干力量,带动区域基层教师,在研训一体化的模式下寻求突破。数学学科中心组(以下简称学科中心组)先后围绕作业目标把握、作业属性分析、作业内容设计、作业资源规划等方面,提炼有效策略,并利用区域研训平台,通过专题辅导、案例分析、教师作业、评优激励等方式加以推广,从而努力为基层教师切实落实减负提质提供可行的路径和方法。

一、专题辅导——树立作业目标意识,奠定作业优化基础

教师群体在执行作业设计、布置等工作时,多数将教学目标直接替代作业目标,或只进行模糊的转化,作业目标与作业内容的对应意识则更为薄弱。当学生做对或做错某些作业题时,教师无法精准判定目标的达成度,由此产生作业重复、作业量过多或作业对症性弱等问题。唯有在作业目标与作业内容对应的前提下,教师方能加以诊断分析,发现薄弱环节,实现用精简的作业量满足学生个体的学习需求。因此,为教师树立作业目标意识、提供拟定作业目标的路径和方法,是优化作业设计的前提。学科中心组在单元整体设计理念下,规划自教学目标至作业目标的转化路径,并结合作业目标与作业内容的关联对应,梳理作业目标的基本属性,开设专题辅导,奠定推进区域作业优化的基石。

1.从教学目标到作业目标转化

基于单元整体设计的理念,作业目标的转化路径有两种:其一,基于课程标准、学科教材和基本学情,在制订单元教学目标后先细化课时教学目标,再将其转化为每一课时可操作、可检测的作业目标;其二,单元教学目标完成后,先转化单元作业目标,再将其目标细化为课时作业目标,对应课时教学目标。

从教学目标到作业目标的转化首先要考虑两者的区别。前者主要表述学习中经历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学习后所要获得的知识技能,后者则更侧重于学习后所达成的知识技能、学科能力的显性行为表现,以及知识技能的延伸运用等。因此,教学目标指向学习状态的描述,即“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叙写的基本要素是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程度、行为主体,通常运用的句式如“通过……,发现……,发展……”“在……过程中,理解……,感受……”等。而作业目标指向学习结果的甄别,叙写的基本要素侧重行为动词、行为程度、行为主体,通常运用的句式如“掌握……方法,解决……”“能运用……,解决……”等。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两种路径设定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课时中以及课时间作业目标的进阶发展。作业目标的制订必须关注学生在单元核心知识形成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学习水平和学科能力发展,才能有序、精确地诊断学生个体是否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基础向下一个学习进程迈进。

2.作业目标属性的分析与运用

完整考量作业目标的属性,不仅能助力作业的诊断功能,更能促进作业巩固知识技能、发展学科能力等作用的发挥。在通常情况下,一个作业练习设计完成后,自然就形成了学习水平、难易程度、学科能力表现等各种属性的不同状态。因此,在依据教学目标转化作业目标时,教师还要根据课程标准、基本学情以及单元核心概念,科学判定目标所指向的学习水平、学科能力等属性。

在明确的作业目标导向下,教师可以对所有的作业资源做出对标梳理和筛选,包括练习册、校本作业、个人原创等。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作业,并依据学习的重点与难点,有规划地运用作业资源。在作业资源的对标梳理后,还可将同质作业用于有需要的学生的个性化辅导。

二、案例分析——明确作业关键功能,保障作业优化实效

走访调研后发现,基层教师对于作业功能的认知比较模糊,尤其是无法区分不同学习进程中学生该做怎样的作业,以达成该阶段需要实现的作业价值。于是,我区学科中心组围绕诊断知识技能达标程度、发展学科核心能力两个重要的作业功能,提炼作业形式和内容的设计策略,并以案例分析、互动探讨的研修模式与区域教师共享,从而努力实现学科知识技能与学科核心能力的均衡发展。

1.优化客观题设计,提升诊断的及时性,完善评价效能

合理规划课内外作业内容和时间是减轻学业负担的关键。基于作业诊断功能的及时达成,应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在学生形成新知的第一时间把握诊断契机,为后续的集体巩固以及个性化辅导做出准确预案。结合中心组教师教学经验以及学科学习表现特点,发现使用选择题选项的作答形式,能帮助教师在最短时间内判断目标达成度。尤其在现代化数字教学平台的支持下,教师能更加精准地统计相关数据。

由此,我区学科中心组以选择题“选项”设计的优化需求,对作业的错误成因展开相关技术开发和解读。首先,按数的认识、数的计算、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四个学习模块进行分类讨论;其次,针对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信息的输入、处理和输出三个阶段分析错误成因;最后,依据各学习模块的关键能力进行关联分析。例如,以下“几何与图形”模块错因列表既能为客观题的设计提供参照蓝本,又能为教师诊断学情、选择改进教学方式提供明确的方向(见表1)。

1

分类

错因描述

水平

编码

图形认识

不知道或无法识别有关图形的名称、符号、表示等

识记

C11

图形的概念认识不准确(如对图形中要素、特征认识不全面,与其他相近概念混淆等)

理解

C12

无法正确认识图形间的位置关系(如直线间的位置关系等)

理解

C13

无法建立图形或图形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包括图形的分类等)

理解

C14

无法正确依据图形含义、特征等作图

应用

C15

图形测量

长度、角度、周长、面积、体积等概念认识不准确

理解

C21

长度、面积、体积等单位认识不清,进率不理解,换算不正确

理解

C22

无法正确测量(不能准确把握测量的对象、工具、方法等)

应用

C23

周长、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理解、不会用

应用

C24

计算不正确;长度、面积和体积的单位进率不理解,换算不正确

应用

C25

无法正确提取信息、合理转化、有策略地解决较复杂图形或情境中的图形问题

综合

C26

空间方位

与方位相关的概念不清,无法正确判断、描述方位或相对位置

应用

C31

无法在实际情境中解决与方位相关的问题

应用

C32

图形运动

图形运动的概念不清

理解

C41

无法运用图形的运动解决简单问题(如拼图等)

应用

C42

学科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弱

综合

E08

简单推理能力弱

综合

E04

 

2.丰富作业形式,促进学科能力发展,实现育人价值

为了满足在作业过程中不断发展学生学科能力和综合素养的需求,教师还需要对原有作业资源进行补充和丰富。例如,依据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年龄特征,以及低、中、高年级间的差异,学科中心组展开了分类研究。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其知识储备较少,因而图文结合式的操作、表达类作业能使其在数形结合思想的助力下,在操作、表达与思维的融合中,获得数学知识,提升学习能力。中、高年级学生处于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交互发展的过程中,且具备一定量的学科知识和活动经验。因此,探究性、实践性、跨学科、长周期等形式的作业,则能为其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空间。在区域研训平台中,我们通过范例设计和分析,为基层教师打开思路。

明确了作业的功能后,则可在对标的基础上,再次规划作业资源。依据作业的诊断改进、巩固运用、培育素养等功能,教师可对原有作业练习进行改编、优化和补充,在满足作业量合规的同时,提升实施的有效性。

三、行为跟进——积累实践运用经验,促进作业迭代优化

在习得目标转化方式,明确作业关键功能,初步理解内容设计的相关技术与策略后,我区小学教研室依据“作业优化”的研训重点,设计统一模板,在各个年级选择规定单元,助力基层教师作业设计优化的行为跟进。

基层教师提交的作业设计成为区域研训的重要资源。通过对不同学校教师作业设计水平的排摸,首先,我们发现了教师仍旧存在的困惑以及在运用相关技术和方法时所表现出的学科本体性知识的认知差异,可由此深入聚焦后续教师培训的要点。其次,可筛选值得讨论的案例或展示的优秀作品,通过进一步互动交流、讲评指导,促进教师不断提升作业设计水平。同时,大量案例资源的梳理和提炼,也为后续学科中心组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区域研修中推进作业的优化应该是一个不断研究实践、反思迭代的过程。在下一轮推进中,学科中心组将针对作业评价、反馈、指导等方面为基层教师提供相关经验和方法。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上海市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周文叶.中小学表现性评价的理论与技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本文刊载于《现代教学》20221AB合刊,作者系上海市杨浦区教育学院  王晴)

转自:“第一教育专业圈”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