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新课标重点解读丨高中语文教学的现实格局及解决办法

2023/8/17 9:05:24  阅读:78 发布者: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一个知识点,本知识点大家可以找一找对应的是课标中的哪一部分内容呢?

01

高中语文教学的现实格局

1. 量的积累遮蔽了质的突破:教学内容碎片化问题。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很多学校的语文课程学习内容不断膨胀,同时这些课程内容的组织方法和教学方式又大同小异,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力度差别不大,其主要价值似乎就是通过开设一门又一门的课程向学生传递语文学科的不同知识。尤其是选修课程的开设,一所学校少则十几门,多则上百门,彼此之间又相互独立,各自为政。在这种状态下,花样百出的语文课程已经逐渐丧失了其应有的育人内涵,而逐渐变成仅仅作为某一门类知识载体的“课程碎片”。

2. 千篇一律、千课同构:教学过程与方式同质化问题。

不同教师面对不同学龄且个性各异的学生时,应努力建构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同时又能充分展现教师风采的语文课堂。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语文课堂千篇一律,千课同构的问题比较严重。整个学校统一思想、统一内容、统一教法、统一进度、统一评价。这些重预设轻生成,重效率轻质量的方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师生的自有发挥。

3. 过多浅层问题延宕了探究深度:思维培养浅表化问题。

从思维发展的角度出发,高中学生在思维深刻性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发展特征。即他们有能力也有意愿从不同视角、不同立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希望获得丰富多彩的成果,而不是死记硬背那些确定性的答案。与此同时,高中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度探究的渴望更为强烈,借助典型的文献材料讲证据、有逻辑地阐述观点形成从现象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的深刻认识,往往比浅表化的问题解决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现实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在思维广度和深度上的发展诉求。

02

高中语文教学现实格局的解决办法

1. 融汇与整合:专题教学设计理念。

任何一种“专题”都存在多向度的聚合功能:、聚合三维目标,聚合语言材料,聚合学习时间,聚合一切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的教与学的方式。从这点来讲,专题教学更类似于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语文学习项目,具有项目式学习的些特征。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专题教学更加强调立足语文学科内部连贯而持续的育人行为,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高阶认知能力。

2. 自主选择与个性化探索:专题教学组织形式。

专题教学在设计和实施的全过程中充分尊重和保障学生的学习权利,尤其是选择权和决策权。在课程内容上,有的教师的做法值得思考。例如,选择以哪一位作家、哪一本名著为学习对象,不是教师自己决定的,往往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认真统计学生对作家、作品的兴趣分布情况,并梳理分析其原因,最终确定的学习内容并非教师一厢情愿地安排,学生选我所学、学我所选,学生拥有了一定的学习内容选择权和决策权。

3. 生成建构与对话展示:专题教学实施过程。

在教学实施中,专题教学更为关注学生知识建构的质量。这一价值取向的转包含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从知识传递到知识建构的转变。其意义在于促使课堂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从重视预设转向重视生成。正如于漪提出的,教学是教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的活动,施教之功就在于启发、引导、点拨、开窍,充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使他们积极地发挥认识主体的作用。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课堂教学同质化的问题。二是从重视效到重视质量的转变。其意义在于促使课堂由重视外显目标的达成转向重视内隐思维的发展,从而有助于更好地满足高中学生思维发展的需求。

转自:“学科语文研究生”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