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新课标重点解读03:课程目标知多少?

2023/8/17 8:54:29  阅读:68 发布者: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一个知识点,本知识点大家可以找一找对应的是课标中的哪一部分内容呢?

01

素养型目标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1. 核心素养的具体化

素养型目标其实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化。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在课程目标里有12条具体目标与之对应。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每个核心要素既是一种独立的存在,又与其他核心要素互相依存,呈现一种紧密结合的关系。

在考察课程目标的12条具体内容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对应关系时,我们要充分考虑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各个要素的这种特性。

与此同时,虽然可以简单地把12条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进行对应,但同时我们应该明白,在内在逻辑上,12条课程目标的每一条都存在着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逻辑对应的可能性,因为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之间是紧密结合的关系,它们既是独立存在的,又是相互融合的。

2.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课程目标是有其工具性的一面的,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语言文字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同时,课程目标也有其人文性的一面。语文课程的目的是人的全面发展。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课程,普通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应全体学习者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修养,为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应有的作用。由此我们应该意识到,素养型目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02

目标之间的内在逻辑?

12条课程目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具体化,而“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又是各自独立又彼此融合的整体,这也就暗示着各条课程目标之间有其内在的逻辑关联。现就12条课程目标的内在逻辑略陈如下。

1. 语言运用贯穿始终

语言文字是载体,是过程和方法,也是文化目的。从课程目标第1条到第12条,语言运用贯穿始终。我们在建构语言时就在使用语言,之后的所有课程学习活动其实都是语言在以不同的方式运用。

语言运用在12条课程目标中是最基础的学习活动,也是最高级的课程学习内容,语言建构能力、思维发展水平、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文化参与水准等都基于语言运用。

2. 目标之间相互关联

语言运用串联了12条课程目标,这就注定12条课程目标之间要发生必要的关联。例如,第2条“语言表达与交流”一定是建立在语言积累与建构基础之上的,有了足够的语言积累,交流与沟通才能顺畅,而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对语言的梳理与整合就必然成为一种需要,因为这个时候我们要将积累的语言材料和语文知识结构化,逐渐让已有的经验转化为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3. 目标之间相互渗透

任何语言实践活动都是一种综合活动,12条课程目标不仅有关联性和互相映照特性。他们之间还存在着一种彼此渗透的关系。

转自:“学科语文研究生”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