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分名言素材应用
学习积累主题
01.读书与实践紧密结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读书的价值才能得到真正体现。(学行结合)
02. 古人论及读书,多强调学与行相结合。西汉哲学家扬雄提出,“读而能行为之上”。他在《法言》中谈道:“学,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教之,又其次也;咸无焉,为众人。”扬雄认为,读书学习之后的成效,大致可分为四等:上等是在读书学习之后,能见诸行动,其次是著述立言,再其次是传道授业。如果前面的情况都没有,那就是第四等,即普通人。扬雄告诉我们,读书学习最重要的是见诸行动,将所学到的知识和理论,用以指导自己的实践,做到知与行的统一。(学行结合)
02.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读书也如此。苦读是基础,善读是关键。要读出成效,也需利其“器”。这里说的“器”,就是读书的方法。从中国古代先贤的读书观中,我们可以学习善读书的智慧,找到善读书的方法,取得善读书的成效。(学习方法)
04.《庄子·逍遥游》中说:“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千里之行尚需3个月来聚集粮草,人生之路何止千里,自然需要更丰厚的积淀。(积累)
个人优秀品质主题
01.中国传统中有句话叫“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以及“板凳需坐十年冷”,都是强调积淀的重要性,任何的伟大都源自开始的默默付出。今天华为能扛住各种打压,任正非能有底气高调接受媒体采访,都是因为过去十多年里的勤勤恳恳付出、脚踏实地做事。(脚踏实地)
02.“历千百而不磨,期一言之必践。”中国人历来有“道不远人”的古训,也从来不缺少重情信诺的思想资源。(诚信)
03.诚信既是一种重要的内在德性,又是一种重要的道德实践。儒家认为个人要养成诚信之德,需要不断地自我学习。比如,《论语》中说“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在通往诚信的道路上,应该要有坚定的信念,勤奋好学,誓死固守至善之德。“好信而不好学,其蔽也贼。”一个只讲诚信而不好学习的人,因为不明是非就容易为人所利用,反过来还会害己害人。孔子还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通过道德教化,以德教的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诚信意识和道德觉悟。所以,在孔门“四教”中,孔子一直把诚信作为日常教育的科目之一来教育学生。(诚信)
04.《吕氏春秋》有言,“不能教者:志气不和,取舍数变,固无恒心,若晏阴喜怒无处。”事实上,无论何种行业或领域,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做事情,倘若没有水滴石穿的韧性,缺乏坐得住、沉得下的脾性,都难有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成绩。(恒心、坚持)
义利主题
01.在《论语·里仁篇》中,孔子强调“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并紧接着提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从而对“义利”之分给出了明确的价值判断。“轻利”并不是说我们不能追求自己的利益。儒家所谓的重义轻利,其核心要义在于反对“见利忘义”,而应该“见利思义”。在《论语·里仁篇》中孔子还指出“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这些论述表明孔子并不反对人们求富逐利。(义利)
02.孟子有一句话说得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固然无可厚非,但人总需要有一种情怀,一种冲破自身的桎梏,不囿于眼前利益的情怀。人生的旅途那么长,白驹过隙,时光飞逝,当人至暮年,回首往事的时候,总要有那么一些刻骨铭心的回忆。这种回忆,绝对不是一味地“利己”所能带给我们的。(义利)
家风主题
01.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风建设、注重家风传承。孔子庭训“不学礼无以立”,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朱子家训“恒念物力维艰”……生动的家风箴言,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与传统美德,早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欧阳修的《与十二侄》,司马光的《训俭示康》……一封封家书流传至今,成为跨越时空的家训经典。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语境里,良好家风感召人向上向善,始终激扬着正能量。(家风)
02.重家教、守家训、正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家风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岳母刺字激励“精忠报国”,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些蕴含着家庭教育智慧的家风文化,在新时代仍然具有重要价值。(家风)
创新主题
01.《大学》中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奋拼搏、求索开拓的高尚精神,激励人们不断求变求新,在实践中碰撞出创新的灵感火花,为构建传承过去、面向未来的企业文化提供了浓厚的文化积淀。(创新)
02.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创新思维的本质在出新,要义在于正确把握恒与变的辩证关系。创新思维能力,说到底是一种求新求异的能力,是一种敢走前人未走之路、敢做前人未做之事的能力。(创新)
青春时间主题
0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是生命繁衍的律动。“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这是人类奋进的主动。时间是形塑一切的土壤,同时又是一种最特殊的资源。(时间)
02.“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如今的青年一代,既面临着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时代机遇,也肩负着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以梦为马、珍惜韶华,用奋斗书写无悔青春,才能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拼搏奋斗中闪光! (青春)
二、高分作文金句集锦
01
《奋斗铸就辉煌》
爱默生曾说:“凡事欲其成功,必要付出代价:奋斗。”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只要我们迎难而上,并且不懈奋斗,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唯有不懈奋斗,才能铸就辉煌。
02
《适度地容纳对立》
哲人告诫我们:“人生的最佳状态,是保持轻度的贫困。”仔细品味,颇有深意。推而广之,适度地容纳对立,或许应当是事物的最佳状态。犹如太极图,白鱼中必须有黑“眼”,黑鱼中又需要保留一点白。事物的转化往往就从这“眼”开始。
03
《学千仞壁,做刚正之人》
开头: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这副自勉联,以“壁立千仞”自喻,表明了无私无畏、刚正不屈的人格志向,令人肃然起敬。
结尾:
“无垠戈壁绿一层,历尽沧桑骨殷红;只因根生大漠下,敢笑翠柏与青松!”孔繁森这首《咏红柳》给我们解开了“学千仞壁,做刚正之人”的“密码”:“殷红”的基因,深进的根脉、蓬勃的“层绿”……完全可以相信,学“无欲”之“千仞壁”,做堂堂刚正之人的优良传统将会一代代传下去,在实现中国梦的大道上,将会矗立起一座座清峻峭拔、耸入云天的千仞之壁!
04
《闻吾过,心窃喜》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天地万物皆有不足,人生在世,也难免有过失。就算是圣贤,也会有百密一疏的时候。那么,圣贤和庸人的区别在哪里呢?其关键就在于对待过失的态度上:闻过则怒,是为庸人;闻过则喜,是为圣贤。
05
《玩物丧志否?》
《尚书》有云:“玩物丧志。”然而玩物是否真的丧志呢?我以为不然。物,与心相对,是心之外独立存在的东西。“志,知也;知,接也。”志,是接触外物的感知能力。通过“玩物”,我们其实是可以“长志”的。
06
《行善何惧无名》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功成身退,天之道也。”一世为人,温良恭俭,不求大鸣大放。行善亦如此。无需高调慈善以吸引众人目光,隐藏与“无名”之善,或许才是这个浮躁社会的真正解药。
07
《以尊重之微光照亮世界》
结尾:
冰心曾言:“走在生命的路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却不痛苦,有泪可流,却不悲凉。”一束尊重之光打来,照亮了整个世界。
08
《鸢飞鱼跃,成于跬积》
结尾:
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写道:“鸢飞鱼跃,其机在我。”人生的实现更应以自我的积累过程作为评判,而非仅仅将“早早出名”作为座右铭。鸢飞鱼跃,成于跬步积累;虎飞龙腾,成于日涵月泳。如此,方能永度人生之盛夏,永赏人生之胜景。
09
《在劳动中淬炼成长》
《尚书》有云:“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的确,没有挥洒过劳动的汗水,没有体会过劳动的艰辛,就很难真正理解劳动的内涵、珍视劳动的价值。环顾我们身边,青少年“不识稼穑”的现象,并不罕见。这也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劳动教育淡化、弱化的现实。
10
《善其身以济天下》
易卜生曾言:“社会是一条船,每个人都应做好掌舵的准备。”社会这条船要想前进,靠的是它的舟楫,而社会的舟楫,依我所见,就是公德。公德这一舟楫以十足的力量、一致的方向方能使满载着信仰和希望之船渡过历史长河。
转自:“统编版高中语文教师”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