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跟着名师学教学:孙双金《找春天》课例分析

2023/8/15 17:16:54  阅读:115 发布者:

今天有幸观摩了孙双金老师执教的公开课《找春天》,课堂上,孙老师幽默的语言、精当的点拨叩开了学生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课堂上一派生机盎然,仿佛春天真的来到我们的身边。但由于平时上课面对的主要是初中教材和学生,对于小学的文本并不熟悉,为了正确了解这一教学篇目,我特意查找了相关资料,以求对文本能够做到正确解读。

小学语文教学参考对这篇课文有这样的解读:“春天来了,她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地向我们走来。本文的课题呼唤着我们──找春天去吧!我们到校园里找一找,也许能在操场边发现刚探出头的小草;我们到野外去找一找,也许能在天空中发现飘飘摇摇的风筝;打开课本,我们还会在课文插图中发现春天的影子;读着课文,我们会感觉到自己就是那几个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的孩子,体会到寻找春天的急切心情,感受到发现春天的欣喜。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作者把春天比作一个小姑娘,她害羞,所以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美丽,有着嫩绿的秀眉和色彩斑斓的眼睛;她活泼,娴熟地弹奏着动人的音符,快乐地荡着秋千,兴奋地叫着、笑着……孩子们找到春天了吗?从哪里找到的?怎样找到的?激发学生多读书吧。”

借助参考资料我们发现,这是一篇极美的文章,充满了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教材的编写意图不仅是要引导学生去感受春天,更是要激励学生在春天的大课堂里主动学习、去发现、去探索、去想象。

因此这篇文章讲读的落脚点应在这两个方面,其一要注重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其二则是要注重学生读写习惯的养成。孙老师的这节课,正是从这两点出发,本着 “以生为本、亲近儿童”的理念,突破了传统的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常态,关注学生基本的语文能力,教学生“读、思、写”的本领,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扎扎实实的发展。

一、注重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我们都知道,朗读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想感情的体会,所以说我们的语文课离不开朗读。

【教学片段】

师:那老师呀就跟小圣们(孙老师被称为“孙大圣”)来学语文的三大本领。第一大本领先来读。你们自己来把这篇课文读一读好不好?读完之后我来看看哪个小朋友读书的本领最大?开始读吧!

(学生开始自由读文。)

师:真棒诶,读得那么整齐,那么流畅,我来请小朋友单个读好不好?愿意读的小朋友请举手。好我们请小朋友来开火车读。你读第一自然段,你读第二自然段。你第三、你第四,然后轮到你这边来读。

(指名读文处,师顺势点评:声音多好听,你来。也不错。)

师:我们一起来,最后一个自然段,春天来了,齐……

师:俺老孙要告诉你们读书的水平有三种第一种水平,最基础的水平。叫什么呢?(师板书)念

师:就像小和尚,有口无心,谁也不喜欢听。第二种水平叫什么呢?(师板书)读

师:读得正确流利,还有感情。最高的水平,你们猜是什么呢?(师板书)诵

师:朗诵。跟老师读:朗诵。(学生跟读)读书有三种水平,念读、朗读和诵读。你们想不想听俺老孙读一读啊?

孙老师设计的朗读环节,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层次丰富,在学生朗读过程中,孙老师适时的补充了“念、读、诵”这三个层次的要求,评价语言丰富且幽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朗诵的热情。接着,孙老师用他那有磁性的声音带着学生朗读,逐段指导,在老师慢慢的引导中,我们听到学生的朗读变了,变得更有节奏,更加抑扬顿挫,富有变化了。

课堂在学生美妙的童声中缓缓的向前流动着,“念、读、诵”这三个朗读的层次也在学生的头脑中烙下了深深地印记。我们常说,中小学段的教育是基础教育,是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下的基础,也是为学习者终身学习所做的必要准备,所以学校教育就是应当教那些学生能够带的走的东西,这些能力能够陪伴学生的一生,能够让我们的孩子终生受益。

春天

二、创设宽松氛围,师生平等对话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孙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这一切都源于教师对学生的赏识与尊重。在学生谈到对春天的感受时,学生的回答像是“红皮鞋”、“皇冠”、“梳子”、“项链”……想象力的丰富与多元更是让观课的成人都觉得汗颜。教师凭借自己高超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了思维自由驰骋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是欣喜的,是得到尊重的,所以我们才能看到课堂上时时迸溅的智慧的火花。

三、注重学生写作知识的迁移

叶圣陶先生曾说:“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作文表面是文字的连缀,实际上是思维的路径。那一个个汉字不是杂乱无序的,而是有一双无形的手在后面编排,而思维就是编排文字的手。把学情当作教学的起点,把教材当作教学的例子,通过仿写练习这一技术手段来促进学生写作知识的迁移。

【教学片段】

屏幕显示:同类题仿写成篇

秋天来了

秋天来了,秋天来了。天气________,大雁_______,稻田_________.一片片黄叶从枝头飘落,那是秋天的__________,枫树叶子红彤彤,那是秋天的____________,果树上挂满了累累果实,那是秋天的__________,秋天的雨淅淅沥沥,那是______________,啊,_____________.

师:秋天来了,秋天来了。天气变冷了,大雁往南飞,稻田一片金黄。接下来你们写。第一组写第一句,第二组就写枫树叶子,第三组写果树,第四组写秋天的雨水。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师:我们来学创写,看谁最聪明。我们先看第一首创造的诗。师读。

春天

风跑得直喘气,向大家报告好消息,春天来了,春天来了。花朵站在枝头,看不见春天,就踮起脚尖,急着找,春天在哪里?春天子啊哪里?花,不知道自己就是春天。

师:一亲嘴,绿叶变成金币,好玩吗?你们全家都是金币呢!后来金币又变成蝴蝶。现在考考你们,看谁能成为杭州诗人,西湖诗人?

师:那是春天的音乐。随风摆动的柳枝,那是春天的裙子吧!伸出墙外的红杏,那是春天的脸吧,枝头鸣叫的黄鹂,那是春天的,刚刚你说的,那是春姑娘的歌声吧。你们把这三句话连起来就是一首诗,你们看你们刚才创造了多少诗。为什么你们能创造出诗呢?因为你们善于思考、想象,你们会打比方,比方是那么的恰当、奇妙、很美好。当你们会思考的时候,写就水到渠成了,不信我们来试试,怎么写

师:仿照着写,试试看

秋天来了,秋天来了,天气渐渐凉了,大雁往南飞了,稻田一片金黄。下面你们来写。

一片片黄叶从枝头飘落,那是秋天的______

你们自己写,好不好我看你们写的好不好。你们这一组写第二句拿出笔来,开始写这一句

枫树的叶子红彤彤的,那是秋天的______

你们这一组写这一句

果树上挂满了累累果实,那是秋天的______

你们这一组写最后一句。

秋天的雨水淅淅沥沥,那是秋天的_____

不会写的用拼音代替。

我们交流一下吧,第一句,这两个小朋友怎么写的?你来读。

Travel

“写”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孙老师安排了“仿写”到“创写”的教学内容,先是引导学生合作完成《秋天来了》这首诗的仿写,一组仿写一句;再分别出示了《春天》《三月雨》《秋风娃娃》三首诗,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品赏诗中的比喻,最后引导学生自由创作——《雪花》。整个仿写环节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逐步深入,整个过程循序渐进,直至最后达到高潮。唯一值得商榷的是,在一节课的过程中由仿写直接过渡到创写的过程是否稍显仓促,因为毕竟学情才是我们的最初的起点和皈依。

当然,虽然这堂课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不能否认的是这是一堂难得的好课,因为在孙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欣喜和快乐,学习语文成为了一件主动而快乐的事情,这样的快乐的种子一旦在学生的心底扎根,学生一定会受益终身。

转自:“商杰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