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新时代思政课应离学生近些,更近些

2023/8/8 14:53:03  阅读:66 发布者:

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新时代思政课要有特色、接地气、更灵动,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走近现实生活、走进学生心灵,充分汲取地方资源的鲜活养分,与伟大时代的身边建设者、改革者同声合唱主旋律。

一是就近取材,让地方教育资源“说话”。教学素材直接影响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和精度,新时代思政课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特色教育资源,有机融入、充实既定的教学内容体系。实际上,各地都蕴藏着历史古迹、人文精神、红色故事等丰富的乡土教育资源,这些资源内容更鲜活,学生更熟悉,让就近“躺”着的资源“说话”,为思政课教学注入“活性因子”,教育会更加生动。

二是以德为师,让身边先进典型“带路”。身边的典型最能感染人、鼓舞人、带动人,新时代思政课应树立“德高为师”理念,把身边各行各业的模范人物和先进典型请进校园、请上讲台,让他们以亲身经历讲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履职敬业、追梦圆梦的故事。事实上,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热血青年积极投身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乡村振兴,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这些在平凡岗位创造不平凡业绩的当代同辈人,是感召和激励青少年学子奋发有为的最好师资。

三是润泽心灵,让传统思政课堂“行走”。传统的思政课以教师讲授为主,说教、灌输成分过重,缺乏双向互动,教学效果易打折扣。体验和感悟是最好的教育,新时代思政课应组织学生在社区中“行走”,厚植家国情怀;在社会中“行走”,联结个人理想与国家建设;在网络中“行走”,拓展育人空间,构建起“大思政课”实践育人体系。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各校积极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创新实践,创造了诸多培根铸魂、价值引领、实践育人的生动案例,架设起小课堂与大社会的互通桥梁,实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思政育人实效,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单位:钟儒成/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方霞/重庆市第八中学校)

本文内容刊登于《中国教育学刊》2023年第四期教育微论栏目,内容以正式出版物为准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中国教育学刊(ID:zgjyxk)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