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乡土文学阅读与思政教育融合路径探索
2023/8/8 14:48:19 阅读:151 发布者: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中国乡土文学,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素材。将乡土文学阅读与思政教育融合,采用“类文教学+主题思政”的方法教学,是语文学科落实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之一。
一是弘扬良好乡风,恪守文化正道。选用乡土文学中宣扬真善美,批判假恶丑,组合成“乡风·发现”类文,确立“文化正道”思政教学主题,采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实施融合教学。比如,发掘《祝福》《阿Q正传》《小二黑结婚》中的社会乡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准,采用伦理批评的方法,围绕乡风伦理道德,议一议不同时期的乡风乡俗乡品,引导学生甄别文化精华与糟粕,恪守文化的正道,增进对祖国强烈和真挚的情感。
二是感悟历史变迁,增强文化自信。选用乡土文学中反映历史变迁中劳动人民生活状态的篇章,组合成“历史·体悟”类文,确立“文化认同”思政教学主题,采用课内讨论、课外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开展融合教学。比如,表格式梳理《边城》《秦腔》《哦,香雪》的时代背景、生活样态、内心期盼。在课内,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以当下美好文化生活为背景,对比历史变迁中底层劳动人民的生存状态和社会憧憬,说一说、写一写自己对“家与国”的新理解和新体会。课外指导学生调查自己所在社区的风俗变化、思想变化、生活变化等,解释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在反思中增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
三是学习人文精神,践行文化振兴。选用饱含乡土革命精神的篇章,组合成“精神·追寻”类文,确立“文化振兴”思政教学主题,采用体验式学习模式,充分汲取时代精神养分,在心中根植乡土人文精神向往和血脉情怀。比如,结合乡村振兴时代主题,挖掘《荷花淀》《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乡土中国》中的革命精神和乡土特点。鼓励学生利用假期走进乡村,发扬奋斗精神,加入农业生产,开展文化宣传,制作特色工艺品等,参与乡村建设,让乡土文化振兴成为乡村振兴的精神源泉。
(作者单位:重庆市云阳县高阳中学校)
本文刊登于《中国教育学刊》2023年第四期教育微论栏目,内容以正式出版物为准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中国教育学刊(ID:zgjyxk)”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