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学习:“互联网+”视域下英语学习的应然需求
2023/8/8 11:28:51 阅读:66 发布者:
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但统一的班级授课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新媒体的迭代更新可让英语学习随时随地随意发生,非正式学习成为提升英语核心素养的应然需求。
非正式学习的情境性助力文化意识的培育。英语非正式学习可以发生在购物、社团活动、研学旅行等与学生生活紧密关联的真实、自然的交际场景中。学生也可以利用各种移动终端和英语国家的同龄人进行跨文化沟通,体验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
非正式学习的交互性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在英语正式学习中,受学生语言能力水平的限制,尽管教师在课堂上会有计划地组织同伴合作、小组合作,但其交互性远远不够。非正式学习中,往往以同伴互助或团队协作为主要行动方式,学生可以和多个(网络)个体或(网络)团体进行交流,大大提高了用英语交流的广度、深度和频率。
非正式学习的便捷性推动思维品质的提升。互联网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很多工具,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真实水平量身打造属于自己的私人课程,且所有的学习过程都有迹可循,帮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升思维品质。
非正式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正式的英语学习中,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基本都在教师的预设范围,而且评价的指标相对集中,可以说是处于“高管控”状态;在非正式学习中,学生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想怎么学就怎么学,这种自由度可以确保每一个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进行深度学习。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推进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互联网+”背景为英语课程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提供了无限可能,非正式学习与正式学习互为补充、相互融通、共同促进,必将是英语学习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必定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实现自主学习终身成长的必由之路。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
本文刊登于《中国教育学刊》2023年第六期教育微论栏目,内容以正式出版物为准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中国教育学刊(ID:zgjyxk)”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