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三维路径
2023/8/8 11:28:13 阅读:85 发布者:
议题式教学是以情境性议题为载体、以讨论性活动为主线、以培育学科素养为目的的教学方式。当前议题式教学中普遍存在议题贴近生活但争议性不强、活动程式化严重、教学过程升华不足等问题。为此,有必要从议题、活动、过程三个维度,探讨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实施路径。
第一,议题要实现“真”与“争”的统一。议题的甄选是议题式教学实施的重中之重,要兼顾“真”与“争”两个特性,既要有真实性,又要有争议性。一是从生活情境中甄选两难问题,能够激起学生的内心矛盾,提升思维张力,打破认知平衡,通过思考、辨析、选择、判断锻炼思维品质。二是从经验世界里挑选劣构性问题,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在问题中学习和探究。三是从有限日常中遴选开放性问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有助于营造大胆质疑、充分讨论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第二,活动要促成“辩”和“变”的结合。思政课议题式教学中,学生围绕议题进行论辩活动,是学科素养培育的重要途径。一是改变形式促辩论,激发学生参与辩论的积极性。二是变换角色促争论,有助于学生变化身份,改变先入为主的固执与偏见,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形成。三是变更视角促讨论,帮助学生在课外充分了解相关信息,从不同视角去分析其社会影响,促进观点的碰撞与研讨。
第三,过程要达成“议”到“益”的升华。议题式教学需要“议”的过程,但课堂绝不仅限于议论活动,最终要通过辩与议的过程实现教学目标的拓展、升华。首先,设置序列化任务,导向问题解决。将知识性目标转化为操作性任务。其次,设计螺旋式问题,促进思维进阶。将大议题解构为一个个小问题时,需要注意问题的先后、主次、深浅,前者问题的解决成为后者问题的基础。最后,留有建构性反思空间,引领价值认同。教师注重教学引导,做好总结评价,澄清价值、辨明观点;教学语言增加趣味性和亲和力,激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及时重构认识、明晰立场、自觉审思,提高思想觉悟。
(作者单位:重庆市合川教师进修学校)
本文刊登于《中国教育学刊》2023年第六期教育微论栏目,内容以正式出版物为准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中国教育学刊(ID:zgjyxk)”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