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班主任提升课】正确认识学生的心理问题(一)

2023/8/8 10:48:42  阅读:59 发布者:

本期主要内容

《为什么过去的孩子挨骂、挨打,却很少有心理问题?》内容节选

提起孩子抑郁、离家出走甚至自伤自杀的话题,毫无例外地总会听到一句这样的评论:现在的小孩骂不得,说不得。生活条件好了,内心却变脆弱了,稍有不如意就要死要活的。可是,当真是孩子变脆弱了吗?今天这篇文章从多层面、多角度深度细致地剖析了这个问题,能够帮助老师父母更好地养育孩子。

《中国新闻周刊》有报道提到,儿童抑郁症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病,儿童精神科挤满了抑郁症小患者。

这几年,关于孩子抑郁、跳楼、诱导“自杀”的新闻也有点多。

很多家长不解:我们小时候也挨打、挨骂,为什么没有心理问题?现在的孩子也太难养了!那么问题来了,以前的孩子真的没有心理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

那我们为什么会有这种错觉呢?一是,那个时候还没有这种概念或意识。对于孩子的一些极端或异常行为,统一归结为“不听话”“想不开”;二是,那个时候信息不发达,人们的生活圈子有限,对外面的人和事知之甚少。

虽然没有数据对比,但现在的孩子确实比以前的孩子更容易有心理问题。为什么呢?

所注重的需求不一样

以前的孩子,被打骂是家常便饭,是普遍现象,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而且,物质的普遍匮乏,使以前的孩子的需求重点还停留在马斯洛心理需求的最低层次——生理需求:吃饱穿暖。

再者,以前的家庭,兄弟姐妹比较多,父母又忙于生计,根本没多少精力照顾孩子,更别提关注其心理问题了。

即便有点心理问题,也会在与伙伴的尽情玩耍和在做农活的过程中得到舒缓与释放。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衣食无忧。一家两代五六个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稍有风吹草动,全家草木皆兵,这无形中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与窒息感。

况且,信息化的普及拓宽了孩子获取知识的渠道,开发了孩子的心智。他们更看重自我个性、价值是否被认同与尊重。

与以前的孩子相比,他们的需求点已上升至马斯洛心理需求的中高级层次——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需求。

可悲的是,父母及长辈爱孩子的方式,还停留在满足其物质需求和照顾其生活起居上。

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说:“如果我们用过去的方式教育现在的孩子,就是在剥夺他们的未来。”

所以,当家长的思维跟不上孩子成长的脚步时,他们会有不被理解的孤独,也会有无法实现自我价值的无奈。

北大弑母案的吴谢宇曾自述:父亲生病期间,他很想替母亲分担,却被告知:“你小小年纪唯一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

母亲觉得自己大包大揽是为孩子好,但这恰恰剥夺了孩子想要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其实,孩子需要的爱很简单,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请你看到我,听到我。

《警惕!青少年心理问题十大预警信号(附:如何正确干预)》内容节选

心智还在发育中的青少年非常敏感,他们用自己的心感知着周遭事物,但是不会自我调节,不懂得如何正确释放自己的情绪,如果不及时疏导,很容易导致严重的后果出现。

据心理科普,抑郁症虽然隐蔽性强,但也有一定的迹象。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家长只看到表面现象而不了解潜在的根源,误把青少年抑郁当成是青春期叛逆,习惯性理解成孩子只是青春期到了,叛逆、不愿学习、意志力不足、内心不够强大等。这种误解往往会加深亲子矛盾、家庭冲突,甚至加重孩子的情绪问题。

因此,及时发现青少年抑郁的预警信号,尽早找到有效的应对措施,帮助孩子应对抑郁情绪,避免孩子发展成严重的情绪障碍尤为重要。

出现这些表现时,孩子可能抑郁了

孩子的情绪状态异常

➤ 情绪容易变得低落,难以高兴起来;

➤ 容易烦躁,不耐烦,发脾气;

➤ 情绪敏感,容易悲伤哭泣。

孩子的兴趣改变

➤ 对喜欢的东西兴趣变弱,乐趣减少;

➤ 对新颖的东西没有兴趣,无精打采,经常有无聊感;

➤ 喜欢寻求刺激,做出一些伤害自己的行为,例如抽烟、酗酒、自伤、离家出走等。

孩子在校表现的变化

➤ 出勤情况:不愿意上学,甚至不想去学校;

➤ 学业成绩:一落千丈,甚至变得很糟糕;

➤ 行为问题:与人打架或者被打,被同学排挤孤立。

孩子的社交行为变得不正常

➤ 与朋友在一起的时间减少了;

➤ 课外活动或周末活动的模式突然改变;

➤ 远离人群,放弃以前建立的友谊和社交活动,退回到自己的房间或者转向网络世界等;

➤ 过于黏人,不可控制地需要跟某个人待在一起;

➤ 对他人的行为敏感,容易对他人的行为产生极大的情绪反应。

对青少年自身而言,可进行多种方式进行心理调适

1.抚慰自己的情绪。很多时候,不确定性本身并没有那么让人困扰,反而是随之而来的情绪反应让我们迷失自我。如果事情让你感觉很不安,可以通过图画、写作或是和好朋友聊天的方式,把心中的情绪表达出来。

2.灵活应对未知的挑战。在面临困难时,相信凡事必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找到一个方法去做,如果有效就继续,无效就换个方法。冷静下来,分析一下疫情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和困难有哪些,尝试制定应对疫情的计划A,当然也要有一个可以接受的计划B或计划C

3.关注可控的部分。不妨尝试着停下来,去思考5个问题:今天有什么事情值得我快乐?今天有什么事情值得我感激?今天有什么事情值得我自豪?生命中有谁爱我?我更爱谁?生命中有什么事情值得我努力追求?当人们停下来进行思考的时候,就越能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拉开距离,看到周边的助力,找到生活中确定而微小的幸福。

转自:“班主任攻略”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