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备课5:三上第一单元学习任务设计——兼谈对学习任务的认识
2023/8/8 9:57:09 阅读:65 发布者:
学习情境既是主题情境,也是任务情境。情境揭示问题,任务解决问题。学习情境的创设,“应整合关键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体现运用语文解决典型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这句话明确地揭示了学习情境与学习任务是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这从课程标准关于学习任务的设计运用建议中可以见出:“教师要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准确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综合效应。”将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对照理解,情境明晰的是学什么、用什么学、在什么样的境遇中学;任务指向的是怎么学、怎么用、怎么结合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境遇促进对语文知识技能的深度理解,形成核心素养发展需要的学科关键能力。
新课标强调学习情境创设和学习任务设计,聚焦的是学生学的逻辑,因为语文知识和技能的习得、内化及至形成可以迁移的概念性理解,靠教师与学生的人际互动,靠教,是不可能实现的,只能在学生完成真实任务的过程中切身体验和自主建构。
学习任务应该在学习情境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这是“任务”的“成事”特性决定的——解决真实问题,收获预期结果,总是令人期待的。驱动力不是学习任务设计和运用的根本追求。具体学习目标的落实,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在怎样的问题解决需求想学什么、用什么学、如何学等要素的关联整合,也就是课程标准所说的“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系统地、有逻辑地“整合”落实单元学习目标所需的各要素,是学习任务设计和运用的根本追求之一。例如,本单元的深度学习目标,是要在相关知识技能学习和运用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发现和理解:丰富的语言积累和富有创意的词句运用是表达意图充分实现的保障。为了达成这样的单元学习目标,就要考虑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如何利用好单元学习内容,需要运用哪些学习方法,必须开发和利用的学习资源有哪些。
学习任务体验和完成的过程,是不断深化问题理解并努力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清晰觉知和监控的,是学习和运用了哪些新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对这些知识和技能有了怎样的深度(指向价值追寻的、具有普遍原理性质的)理解,而不仅仅是问题理解和解决本身。学生最终创造出的学习成果(表现或产品),是具体语文知识技能运用和理解的“见证”,是“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综合效应”的“呈现”。这是学习任务设计和运用的第二个根本追求:帮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运用和理解语文知识、技能,发展语文核心素养。例如,这个单元无论设计和运用怎样的学习任务,都要达成这样的目的:促进学生对“有新鲜感的”词句的认识和敏感,从内容选择和语言运用上尝试创意表达,最终实现大概念的发现和理解。
那么,在单元内容解读、学生情况分析和学习情境创设的基础上,本单元应设计怎样的核心学习任务呢?在《呼应学习任务群——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一书中,团队的朱守芬老师设计了这样的单元核心学习任务:开一场“新鲜”发布会,做一名“新鲜”播报员。这一核心学习任务以“新鲜”为关键词,有两个指向,一是在成长主题上,引导学生从新的视角来认识和思考学校生活,二是在语言文字运用学习上,聚焦“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进而感受阅读鉴赏和表达交流的快乐。这两个指向,在核心学习任务中是自自然然融为一体的。
为了帮助学生建构清晰而有逻辑的学习体验,尤其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体验核心学习任务完成过程中,语文知识和技能学习运用的价值,促进深度理解,考虑到一个单元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两周左右的时间跨度,一般要按照学习任务完成的路径将核心学习任务进行分解,也就是分解为几个连贯的、层次进阶的子任务。朱守芬老师将单元核心学习任务分解为三个子任务:暑假新鲜事创意分享;发现和欣赏课文中的新鲜感;收集校园生活中的新鲜事。最后综合三个子任务的收获举行“新鲜发布会”。“发布会”不仅是为了展示和分享任务成果——表现和产品,更是为了促进学生对知识和技能学习运用的元认知,形成可以迁移的概念性理解。
当然,核心学习任务可以有不同的设计,子任务也可以有不同的分解(学习路径可以有不同),只要学习任务是服务于学习目标积极落实的。
转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