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开始备课2:三上第一单元课程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 陪你一起实践大单元备课

2023/8/8 9:53:51  阅读:73 发布者:

相关联的上一篇文章——

开始备课1:从科学判断单元“应该学”和“需要学”入手|以三上第一单元为例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围绕“校园生活”主题编排学习内容。以新的课标理念来研读这个单元,会对单元人文主题和学科学习目标之间的联系有新的认识。一方面,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在学生刚刚升入三年级这个节点,“校园生活”的主题,是一个能够与学生成长体验紧密联结的真实学习情境,为单元核心学习任务的设计提供了驱动力启示;另一方面,借学生升入三年级这个契机,在落实具体语言文字运用学习目标的同时,可以启发学生以更加全面和自主的眼光来打量校园生活,建构对校园生活的新体验。

相对于一二年级,升入三年级的学生,因为心智的相对成熟和观察、认识能力的多维度发展,在对事物的体验上,视角会更加多元,思考和认知会更加深入。或者说,体验、认知的丰富性和批判性,正是这个时候的学生应该得到的发展和提升。这是他们成长的需要。所以,关于校园生活的体验和认识,就需要突破原有的经验,走向“陌生化”——《大青树下的小学》对于大多数地方的学生来说,可以在对比中发现,学校的同与不同;走向“诗意化”——《花的学校》是对自由和快乐的幻想、赞美,文字间的童真童趣震撼人心,让人不知不觉对更美好的儿童生活充满了向往,也引导教育者和儿童以不同的视角来反思当下的校园生活;走向“反思性”——《不懂就要问》让学生很自然地联结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体验,审视自己是否勇于和善于质疑、探索;走向“创造性”——习作、语文园地中的言语实践活动,不仅仅是语言文字运用的创造,也是校园生活体验的自主创造。

这样的解读和理解,是从认知发展和精神成长的角度确认了“需要学”。

“需要学”成为了积极的心理境遇,也自自然然地成为了课程标准所定位的语文学习目标落实的“土壤”。例如第二学段“阅读与鉴赏”中:“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表达与交流”中:“能清楚明白地表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还有“梳理与探究”中:“学习组织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这些“学段要求”中蕴含的具体学习目标,都可以借助单元编排的内容和资源得到积极呼应。

是的,教材单元语文要素的定位,就呼应了这样的学习目标指向的。“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新鲜感”首先来自于陌生化,从陌生到熟识,是一个知识丰富和视野开阔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清晰地体验语文学习带来的满足感和进一步的求知欲。这呼应的是理解和积累(上面的“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是丰富语言经验的需要。“体会习作的乐趣”,真正的“乐趣”来自于创造性的表达意图的成功实现,尤其是能够在文字表达的同时,体会到自己对周围世界,尤其是校园生活的更多更细致的发现,并有创意地诠释自己的发现。这是对“表达与交流”的呼应。

语言是一个人的精神家园——真正的精神家园不是别人建造好的,而是需要自己去选址、设计、奠基、搭建并生活其中,进而积极创造指向明天的新生活。从这一角度来理解新课标所倡导的“创设学习情境”和“设计学习任务”,教师就不会再有疑惑,就不会耽于惯性执着于经验的舒适区了。

这样梳理下来,解读下来,单元的“应该学”,在课标层面和教材层面,就都得到了“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是的,只有“合理性”“合法性”地确认了单元学习目标和内容,我们才能够踏踏实实地开展教学活动。

“需要学”不仅仅在认知和精神成长上,还有“语文”本体性的知识、技能和理解。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在新课标中是一个学习任务群,课程内容范畴的,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而言,这也是积累语言经验以支撑语言运用能力提升的需要。一二年级的时候,学生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来丰富语言积累,主要是不同分类,如描述季节特点的,表现心情的,描绘天气的等。更有运用价值的积累和丰富,应该是体验性的——“新鲜感”就是一种体验性的判断和认识。体验性的,也就是实践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迁移力。

首次(实际上,对于大多数学生,习作不是刚刚起步,而是早有实践体验)提出“习作”概念,且以“快乐”作为目标,是教材对“学情”的考量。书面表达的“快乐”,内容的选择可能从“兴趣”角度加分了,而“产品”(作文)的完成和价值(分享与交流)的实现,才是激活了更深层次的“快乐”,可以反复咀嚼的“快乐”,可以激发新的期待和表达实践的“快乐”。

至此,“应该学”和“需要学”就得到了基本的厘清和确认。

接下来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和提炼单元学习目标,考虑和设计“如何学”了——这是大单元教学所需要的。

转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