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一枚叶 ,作者一枚叶
说明:后台有一些家长询问低年级孩子暑假怎么写日记,重发这篇,记录的是妹妹在一年级暑假写日记的一些素材,供参考。
暑假日记的话题可以这样找——
写天气
夏天的天气特点鲜明,常常瞬息万变,很适合引导小朋友去观察、去感受,然后记录下来,正是日记的好素材。
晴天时,太阳火辣辣,让小朋友到户外,感受一下扑面而来的热气,听一听大树上的蝉鸣,看一看天空中大朵大朵的白云……
暴雨要来了,天色突变,抓住时机,让孩子去观察大自然发生了什么变化。刮大风的时候,更可以调动全身的感官: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感觉到什么?
在不同的天气里,还可以带着孩子去发现:夏天里的小动物和植物,都会有什么特点,或是变化呢?
小朋友有了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就有切身体会,也会有话可写。不过,不必要求他们一定要用上什么好词好句,就让孩子用自己的话来写真实的感受,表达自由了,灵感才会出现。
久而久之,小朋友就对自然的点滴变化都很敏感了。而写作,正需要一颗敏感的心,去细腻入微地观察,去真诚热切地表达。
写美食
暑假里,小朋友们最享受的就是能吃到各种各样的美食。在让味蕾享受的同时,还可以鼓励孩子把它们写下来。
不过,有的小朋友可能只能写出来“我今天吃了XXX、XX,真好吃啊!”这样的句子,罗列了一堆食物名称,字数好像也就凑得差不多了。
孩子可不是天生就会写文章的,我们得帮助他们去发现美食的秘密:怎么制作的?有什么形状?什么颜色?味道如何?又是怎么吃的?
打开了关于食物的话题,孩子们可写的内容就多了。
有一天,爸爸包小馄饨,小朋友在旁边看,就聊开去——
“包馄饨好玩吗?”
“好玩。我都看不清你的手怎么弄的。”
“对呀,馄饨一捏就行了,又不是包饺子。”
“哈哈,那你这就叫‘胡捏馄饨’。”
看,一个日记的好题目就有了。
妈妈剥玉米叶,小朋友也要来帮忙,就让她试一试,边剥边聊——
“妈妈,我觉得自己就像小猴子,一边掰玉米一边玩。”
“你还没见过包着叶子的玉米吧,以前吃的都是蒸好的。”
“哎,对呀,这个玉米好像笋子呀,还有长长的胡须呢!”
“等会儿吃自己剥的玉米,一定更香!”
三两句,就聊出了一篇日记。
一天喝丝瓜汤,姐姐说丝瓜炒了不好吃,还是做汤好吃,因为很软,入口即化的感觉。妹妹一听,赶紧喝一碗,边喝边“哧溜哧溜”地吸丝瓜。
“怎么样,是不是很软很美味?”
“妈妈,我一口就能嗍一个,就像果冻一样。”
好吧,就写“嗍丝瓜”咯。
写生活
暑假不上学,小朋友的生活好像有点单调,总不能天天去游乐场、去旅游、去参加生日会……
平平常常的生活,可以写什么呢?
其实,生活中的点滴细节都可以拿来写,没有轰轰烈烈的事情,可以鼓励孩子写出目之所及、耳之所听、心之所想。
能把心理描写清楚,对小朋友来说,就非常了不起。就算是絮絮叨叨记流水账,也无妨,先鼓励他们大胆写随时记,再慢慢教方法,不用急。
写想象
孩子的世界天马行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蹦出一个奇怪的念头。可惜的是,很多时候,这些怪念头不被大人看见,反而会被指责为“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
一年级小朋友刚开始写日记,当然是写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只要敢想,就不必受任何限制。
妹妹就是这种成天胡思乱想的小家伙,有一天玩小车模型,突然说“觉得汽车也像人一样,有眼睛、嘴巴”,于是跑去阳台,看楼下的汽车。
然后,就有了一篇《其实汽车也有生命》。
每天练习朗读,这几天在读《拇指姑娘》,读着读着,还是幻想起来,说“我要是拇指姑娘就好了。”
好呀,那就顺着这个话题再去想,便写出了《假如我是拇指姑娘》。
和孩子平日的相处中,得多多注意捕捉孩子的“胡言乱语”,要知道,那就是一篇篇精彩的文章呢。
还可以写游戏、写玩具、写看书、写电影、写伙伴、写家人……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什么都可以写。
就是写一篇《我不知道写什么》,也是极好的。
一年级小朋友写日记,不求写得多写得好,先把可写的话题范围拓宽,帮助孩子养成注意观察、捕捉细节的习惯,让他们敢表达、爱表达。
至于写作方法和技巧,后面还有那么多年的学习,急什么呢?
转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