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教考衔接】 信息类文本阅读 摘要和提要

2023/8/1 9:17:24  阅读:79 发布者:

教考衔接是指考的要以教的为依托,考的要和教的有关系,教考具有一致性。在高考试题中,信息类文本阅读和古文阅读是两道可以冲满分的试题,值得高三学生花点时间用心琢磨。精选好题,值得下手。反复锤炼读懂文章提炼信息的本领,反复巩固语言积累与提升语言建构水平,反复琢磨命题意图及拟写答案的规范要求,是提高这类题目得分的关键。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最近查询科研文献时,发现两个现象值得注意,很有必要提出来在这里说一说。一个是国内相当多的学术刊物把“摘要”与“提要”混同了。这种混同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把“提要”当成了“摘要”;二是“摘要”与“提要”并用而无区别。请看下面四个相关的例子:

(1)摘要:本文认为区隔性原则是广告修辞所特其的艺术准则,可作出三个层面的逻辑归纳,即观念区隔、信息区隔、语境区隔。这种区隔并不是单纯形式化的或艺术个性化的区隔,而是基于经营的策略性、观念性、市场性、方向性、诉求性以及主观选择和客观差异性原则而进行的匠心制作。

(2)摘要:本文试图通过鸦片战争以来,华文传媒在全球化语境的言述方式的变化来论证现代意义上的传播媒介,特别是新闻传播媒介不仅充当了中华民族的全球化运动的先锋,也翔实地记载了本民族走向世界、进入潮流的历程,同时也反映全球化在中国的互动的轨迹。

(3)提要:“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进入战后最长的调整期。此间经济增长乏力,民间需求极度萎缩,通货紧缩状况严重,财政状况空前恶化,金融市场动荡不安。日本经济持续萧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泡沫经济”破灭的负面影响所致,一方面主要是现有经济体制严重束缚了日本经济的正常运转。由于这一体制存在的问题根深蒂固,日本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也难以出现根本性改变。因此,日本经济要步入战后恢复的轨道尚需时日。

(4)摘要:美国在阿富汗反恐战争基本结束取得胜利后宣布反恐进入新阶段,其对外战略继续围绕反恐展开,美将扩大反恐空间,跃出阿富汗,伸展东南亚、高加索和中东等地区。同时扩展反恐外延,将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纳入反恐范畴。为了最后取得反恐胜利,美将增加军备开支,进一步增加军事力量,并加强与大国合作。美反恐扩大化引起了国际社会质疑,对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也产生负面影响。

上述四例中(1)(2)的“摘要”在行文语言方面显然与(3)(4)有别,即比后者多了“本文认为”“本文试图通过”这类正文里未出现的语句;而(3)(4)虽是同刊同期且行文语言并无不同,却一个是“提要”,一个是“摘要”。

据笔者所知,目前国内对“提要”或“摘要”提出指导性权威性要求的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清华大学的《中国学术期刊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中要求使用“提要”,它对“提要”的要求是:“提要应该100200 字。准确论述论文的主要观点,不加主观评价和价值判断。”按照这种意见,则(1)显然不属于“提要”,因为“本文认为”属于“主观评价和价值判断”的范畴,而(3)则符合它所说的“提要”要求。

《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关于印发〈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的通知》(后简称《通知》)中规定用“摘要”,它的要求是:“摘要应能客观地反映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从这一规定中,实际看不出“摘要”与“提要”的不同。因为何为“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会有见仁见智的理解;关乎论题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和方法等的介绍是不是“主要内容信息”,恐怕会有不同的看法;而“独立性和自含性”又似乎语焉不详,因为它没有作出语用上的规定来保证这种“独立性和自含性”的实现,何谓“独立性和自含性”,盖只能凭个人的模糊感受。有鉴于此,说(2)是“提要”也未尝不可,因为“本文通过……论证……”实际介绍的是问题的研究方法,而不是阐述文章的主要观点,可视为缺乏“独立性和自含性”。

那么,“提要”与“摘要”之间到底有无不同? 如果有,其差异体现在何处呢? 笔者以为,“摘要”不等于“提要”,“提要”也不同于“摘要”,二者不应混淆。

《北京大学学报》主编龙协涛教授在一次专题报告会上曾专门谈到“摘要”与“提要”的差异。他说:“论文的摘要与提要不一样。摘要是要写出自己最新锐的观点,不需要概括叙述,可以单刀直入托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在摘要中不要出现‘本文’等字样,评价性的语言也不能要,否则就成了评论,摘要就是把自己的观点最干净地放在那里。”龙先生的见解是正确的,但他只是着重“摘要”的作用和要求,而没有进一步指出“摘要”与“提要”其他方面的区别。笔者以为,“摘要”与“提要”的区别在于:

作用不同。“摘要”主要用来揭示文章的最主要观点或结论。而“提要”可以用来介绍文章的主要观点或结论、选题意义或价值、研究现状或方法等内容。

行文语言不同。“摘要”应该完全是论文中的话,或者是论文中浓缩出来的话;“提要”则可以有论文之外的说明选题意义、研究价值或方法等的话语,因而可以出现“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作者认为”,“通过……”等正文以外的词语。

意义自足性不同。“摘要”是语义完整的关于文章主旨的紧缩性短篇,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是说通过它就能洞悉论文的基本内容;而“提要”是个导引,只能“登堂”,不能“入室”,要了解题旨得详阅下文。

篇幅长度不同。通常情况,“提要”比“摘要”要简约些,“摘要”则往往字数多、语句长些,因为主要观点或内容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阐述清楚的,而“提要”的内容则可长可短。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以为,论文的正文前面以用“摘要”为宜,因为它可以用集约性的语句对论文的主要内容或观点进行提挈,也能方便读者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洞察。

规范就是“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中国的学术研究要走向世界,首先在国内得有一个统一的规范,然后才谈得上与国际惯例接轨。因此,作为论文有机组成部分之一的“摘要”或“提要”应当内涵明确、外延清楚,以往那种因无明确界定而混用的现象应当避免;有关方面制定的规范也要清楚、具体、便于操作。这样才能有利于论文的写作和编辑实践。

(节选自徐建华《“摘要”与“提要”宜分清》)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A.目前国内相当多的学术刊物将“摘要”与“提要”混同在一起,或是概念混淆、或是并用无区别,这引起作者的注意并引发探讨。

B.按照清华大学颁布的《规范》要求,主观评价和价值判断不宜出现在“提要”中,因此本文中所举例子(1)不属于“提要”。

C.根据《通知》的规定,对“摘要”的要求是能够客观的反映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但作者认为从这一规定实际看不出其与“提要”的区别。

D.根据作者的观点,“摘要”相对“提要”而言可以用更精炼的语句对论文的主要内容和选题意义进行概括,因此论文的前面用“摘要”更宜。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A.作为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摘要”和“提要”应当内涵明确、外延清楚。在统一的规范后,中国的学术研究才谈得上与国际惯例接轨。

B.根据龙协涛教授的观点,“摘要”与“提要”是不一样的,“摘要”要把自己的观点最干净地放在那里,作者赞同此种观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厘清“摘要”与“提要”的区别。

C.文中所举四例,(1)(2)在行文语言方面多了一些“本文认为”“本文试图通过”这类文字,这类文字在论文正文中并未出现,这与(3)(4)行文明显有别。

D.作者在行文过程中措辞严谨,使用诸如“有鉴于此、笔者以为、基于上述分析”等语言让作者观点有理有据。同时也使用了引用、举例、类比等论证方法让文章论证严密。

3.根据本文作者对“摘要”与“提要”的区别界定,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3)

A.根据“作用不同”一点,例(2)当属“摘要”而非“提要”。

B. 根据“行文语言不同”一点,例(3)应属“提要”而非“摘要”。

C.根据“意义自足性不同”对“摘要”的界定,即通过它就能洞悉论文的基本内容,例(3)是符合要求的。

D.根据“篇幅长短”一点,“提要”比“摘要”要更简约,因此“提要”的内容通常是很短的。

4.请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4)

5.根据本文对“摘要”和“提要”的界定,说明以下文段可以作为达尔文《自然选择的证明》这篇文章的“摘要”还是“提要”?为什么?(6)

自然界的生物存在自然选择法则——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所有的博物学家都承认自然变种的存在。在自然条件下生物的变异种,自然选择发挥了作用。物种起先是以变种形式存在,因此同一属内的许多物种出现了繁盛、有大量变种等生物现象。自然选择还可以解释生物的演化、改良、灭绝,以及规划大小不等的类群等生物现象。同时自然选择可以解释生物的稳定性与变异的缓慢性。自然选择让“自然界处处充满美”,让生物得到适应与改良。但这种适应与改良并不是绝对和完美的,也是有一定条件与局限性的。

         

         

答案与解析

1. D 据原文。“摘要”主要用来揭示文章的最主要观点或结论。而“提要”可以用来介绍文章的主要观点或结论、选题意义或价值、研究现状或方法等内容。因此“选题意义”并不属于“摘要”内容。

2. D 文本并未使用类比的手法,在意义自足性一点中,作者使用了“登堂”“入室”等词语形容提要的作用,是比喻类修辞,说明提要并不具备独立性和自含性,阅读提要还不能够全面掌握文章内容,要了解文章全部信息还得详阅文章内容。

3. C

A.2强调通过言述方式的变化来论证现代意义上的传播媒介,强调文章的研究方法,因而例2根据“作用不同”一点当属“提要”;

B.3的语言,符合“摘要”完全是论文中的话,或者是论文中浓缩出的话, 因此例3应属“摘要”而非“提要”。

D.据原文,提要比摘要更简约,摘要往往字数多、语句长,但是“提要”的内容可长可短可知D不符合作者观点。

4.①提出如今学术刊物混同使用“摘要”与“提要”的现象,并举例佐证;

②引用权威文件明确“提要”与“摘要”的区别,同时提出文件中的模糊处;

③引用龙教授的观点,得出“摘要”与“提要”确实有别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厘清区别,提出作者的观点;

④总结上文,得出论文前以“摘要”为宜的结论, 并提出规范学术标准的意义和价值,明确本文的写作意义。

(每点 1分,注意论证思路, 应体现出作者使用的论证方法)

5.属于摘要(2); 本段文字揭示了达尔文文章的最主要观点和结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使用的都是文章中的话或浓缩概括的语言,并未出现“本文认为、通过……”等正文以外的词语;通过阅读本段文字,即能够了解达尔文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语义完整。(答到任意两点得4)

转自:“语文习者”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