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教考衔接】 古文阅读 李陵降匈奴

2023/8/1 9:12:23  阅读:71 发布者:

教考衔接是指考的要以教的为依托,考的要和教的有关系,教考具有一致性。在高考试题中,信息类文本阅读和古文阅读是两道可以冲满分的试题,值得高三学生花点时间用心琢磨。精选好题,值得下手。反复锤炼读懂文章提炼信息的本领,反复巩固语言积累与提升语言建构水平,反复琢磨命题意图及拟写答案的规范要求,是提高这类题目得分的关键。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陵在匈奴岁余,上遣公孙敖将兵深入匈奴迎陵。敖军无功还,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故臣无所得。”上闻,于是族陵家,母弟妻子皆伏诛。

其后,汉遣使使匈奴,陵谓使者曰:“吾为汉将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以亡救而败,何负于汉而诛吾家?”使者曰:“汉闻李少卿教匈奴为兵。”陵曰:“乃李绪,非我也。”昭帝立,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辅政,素与陵善,遣陵故人陇西任立政等三人俱至匈奴招陵。立政等见陵,未得私语,即目视陵,而数数自循其刀环,握其足,阴谕之,言可还归汉也。后陵、律持牛酒劳汉使,立政大言曰:“汉已大赦,中国安乐,主上富于春秋,霍子孟、上官少叔用事。”以此言微动之。陵墨不应,孰视而自循其发,答曰:“吾已胡服矣!”有顷,律起更衣,立政曰:“少卿良苦!霍子孟、上官少叔谢女。”陵字立政曰:“少公,归易耳,恐再辱,奈何!”语未卒,卫律还,颇闻余语,曰:“李少卿贤者,不独居一国。范蠡遍游天下,由余去戎入秦,今何语之亲也!”因罢去。立政随谓陵曰:“亦有意乎?”陵曰:“丈夫不能再辱。”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死。

(节选自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材料二:

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陵虽孤恩,汉亦负德。陵诚能安,而主岂复能眷眷乎?男儿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 愿足下勿复望陵。

(节选自李陵《答苏武书》)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这三处对应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上。(3分)

男儿ABCD蛮夷EFGHIJKLMNOPQ使RSTUVWX文墨Y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横行匈奴”与《燕歌行》中“男儿本自重横行”两句中的“横行”意思相同。

B.牛酒,古代用作馈赠﹑犒劳﹑祭祀的物品。文中指犒劳汉使的佳肴美酒。

C.“谢女”与《苏武传》中“谢汉使曰:‘武等实在。’”两句中的“谢”意思相同。

D.“因罢去”与《过秦论》中“因遗策”“因利乘便”三句中的“因”含义都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孙敖从抓获的俘虏口中得知了李陵在教匈奴练兵的消息,汉帝大怒并因此将李家灭族,但实际教匈奴练兵的人是李绪。

B.李陵面对老友任立政的邀请,虽沉默不回应但其实内心有归汉之意,但因其对话意外被卫律听到,他有所忌惮而选择拒绝。

C.李陵认为自己并非贪生怕死之人,投降匈奴并非真心实意,实在迫不得已,只是因为汉帝负德,并不顾念有罪之人的难处。

D.李陵认为汉朝对没有死节的自己给予严厉的处罚,而对守节不移的苏武仅给予很少的奖赏,这很难让臣子们为国奔走效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汉已大赦,中国安乐,主上富于春秋,霍子孟、上官少叔用事。

2)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

14.李陵在兵败投降匈奴后,对汉朝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根据两则材料作简要概 括。(3分)

         

 答案

10.(3分)F M Q

11.(3分)C

12.(3分)B

13.(1)汉朝已宣布大赦天下,中原地区太平安乐,皇上年富力强,由霍子孟、上官少叔(霍光、上官桀)当权执政。(评分建议:11分)

2)哪里会有背离君主父母、抛弃妻子儿女却反而以为对自己有利的人呢?

(评分建议:“君亲”“捐”“妻子”“宁……乎”各1分)

14.①忍辱偷生,想有所作为报效汉朝;②家族受诛,对汉朝失望寒心;③拒绝返汉,不愿再受屈辱。(评分建议:每点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转自:“语文习者”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