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考衔接是指考的要以教的为依托,考的要和教的有关系,教考具有一致性。在高考试题中,信息类文本阅读和古文阅读是两道可以冲满分的试题,值得高三学生花点时间用心琢磨。精选好题,值得下手。反复锤炼读懂文章提炼信息的本领,反复巩固语言积累与提升语言建构水平,反复琢磨命题意图及拟写答案的规范要求,是提高这类题目得分的关键。
教考衔接 古文阅读 归有光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材料二:
先人讳正,世为吴中著姓。先祖讳绅,县学生,为太常卿夏昶之孙婿。先祖家教尤严,先人早游县学,屡试不第,而有光后出有名,举乡试。
先祖以高年笃老,先人与伯父,年亦皆逾七十,侍侧,日忻忻然,如少年儿子,皆不知其老也。日闭门读书,每自喜,以为有所得。性坦率,未尝与人有争。与里中结社,有香山洛社之风。社中人尤敬其德,称其别号曰岫云,言如出岫之云,无心也。岁壬戌,有光八上春官,不第还,先人遂以是年卒,年七十有八。又三年,始登第,而先人不及见矣,悲夫!以有光之困于久试,祖父皆以高年待之,而竟不及。及先人之方殁,而始获一第,曾不得一日之禄养,所以为终天之恨也。
先妻魏氏,光禄寺典簿魏庠之女,太常卿谥恭简公魏校之从女也。先妻少长富贵家,及来归,甘淡薄,亲自操作。时节归宁外家,以有光门第之旧,而先妻未尝自言,以为能可以自给。及病,妻母遣人日来省视,始叹息,以为姐何素不自言,不知其贫之如此也。尝谓有光曰:“吾日观君,殆非今世人。丈夫当自立,何忧目前贫困乎?”事舅及继姑孝敬闺门内外大小之人无不得其欢。人以为有德如此,不宜夭殁。而生一子,甚俊慧,又夭。仅存一女,天道竟不可知矣!
(节选自归有光《请敕命事略》)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事舅及继姑A孝敬B闺门C内外D大小E之人F无不得G其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来归”指女子嫁到夫家;“归宁”与“归省”的意思一样,指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B.“举乡试”与“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两句中的“举”字含义不同。
C.“先妻少长富贵家”与“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两句中的“长”字含义不同。
D.“殆非今世人”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石钟山记》)两句中的“殆”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归有光的妻子时常来到轩中,向他问一些旧时的事情,有时伏在桌旁学写字;妻子去世后项脊轩破败,归有光后来派人修缮,但格局跟过去稍有不同。
B.归有光的祖父归绅年高衰老,有归有光的父亲与伯父侍奉在侧,祖父就好似年少的孩子,每天都在家读书,非常高兴,认为读书有所收获。
C.归有光的父亲为人性情坦率,未曾与别人发生争执;与同里的人结社,社中人尤其尊敬归有光父亲的品德,赞扬他说的话就跟出岫的云一样,毫无心机。
D.归有光的妻子魏氏出生于富贵之家,嫁到夫家来,却甘于淡泊;而且鼓励丈夫应当立志干一番事业,侍奉长辈极为敬重孝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以有光之困于久试,祖父皆以高年待之,而竟不及。
(2)及病,妻母遣人日来省视,始叹息,以为姐何素不自言。
14.两则材料表达了归有光对妻子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
参考答案
10.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答案BD F(每处1分,多涂不给分)
11.答案A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
思路点拨A项“归宁”与“归省”的意思不一样。“归省”是回家探亲,“归宁”指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12.答案B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思路点拨B项“祖父就好似年少的孩子,每天都在家读书,非常高兴,认为读书有所收获”理解错误,文中“日闭门读书……以为有所得”是说归有光的父亲。
13.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答案(1)因为我长久地被困在科考中,祖父和父亲年纪都很大了,却一直等待我考中,最终却没能等到。(关键词“祖父”“竟”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2)等到妻子生病,她母亲派人每天来探望,才叹气感慨,认为大女儿(魏氏)为什么平时自己不说。(关键词“始”“素”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14.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答案①表达了对妻子真挚的爱,②对逝世妻子的怀念,③赞扬了妻子的贤良。(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若答“悲痛、遗憾”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我已经作了这篇志,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一些古代的事情,或者伏在桌旁学写字。我妻子回娘家省亲,回来转述小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有个小阁子,那么什么是阁子呀?”这以后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项脊轩破败没有整修。又过了两年,我很长时间生病卧床,感到无聊,就让人再次修葺南阁子,形制跟过去稍有不同。然而此后我多在外地,不常住在这里。
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树,是妻子去世那年亲手种植的,现在已经像伞盖一样高高耸立了。
材料二:
我的父亲名讳为正,归氏为吴中大姓。祖父名讳为绅,县学生,为太常卿夏昶的孙婿。祖父家教十分严格,父亲早年入县学读书,屡次考试都未考中,然而归有光后出有名,乡试中举。
祖父年高衰老,父亲与伯父,年龄也超过七十了,侍奉在侧,每天欣喜的样子,好似年少时候的小孩,不知道他们的年龄也很大了。每天闭门读书,自己也很高兴,以为读书有所得。父亲性情坦率,未曾与人争执。与同里的人结社,有香山洛社的风气。社中人尤其尊敬他的品德,称其别号岫云,说父亲说的话就跟出岫之云一样,毫无心机。岁壬戌,我八次科考,都没有中,父亲在这一年去世,年七十有八。又三年,我才考中,而父亲却不能得见,令人悲叹!因为我长久地被困在科考中,祖父和父亲年纪都很大了,却一直等待我考中,最终却没能等到。等到父亲刚刚去世,我才考中进士,(父亲)竟然没有得到我一天的官俸供养,这是我一辈子的遗憾啊!
我去世的妻子魏氏,是光禄寺典簿魏庠的女儿,太常卿谥号恭简公魏校的侄女。亡妻年少时生长在富贵之家,等到她嫁到我家来,甘于淡泊,事事亲自劳作。在她回娘家省亲的时候,因为归有光家族早年是世家大族,并且妻子自己从来没有(对娘家人)说过,(娘家人)就认为(我和妻子)的生活可以自给自足。等到妻子生病,她母亲派人每天来探望,才叹气感慨,认为大女儿(魏氏)为什么平时自己不说,不知道他们已经贫困到这种地步了。(妻子)曾经对我说:“我每天观察你,大概与当今世人不同。大丈夫应当立志干一番事业,何必担忧眼前的贫困?”(妻子)侍奉公公和继母极为敬重孝顺,家里家外,大辈小辈,尊者仆人,没有不满意的。世人都认为她如此贤良淑德,不应该早早去世。她生了一个儿子,非常漂亮聪明,但是也早逝了。只存活了一个女儿,天道无常竟然如此不可捉摸!
转自:“语文习者”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