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新高一是孩子学习生涯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初升高有一个很有名的“陡坡效应”,即90%新生在上高中后感觉吃力,67%的同学出现明显的成绩下滑。
甚至是成绩优秀拔尖的学员,到了高中后,也可能会因为不适应而导致成绩下滑,沦为平庸,多年辛苦毁于一旦!这段时间由于所学知识急剧加多、加难;生理、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加上陌生的环境,学生很容易产生不适应,从而出现成绩下滑,心理波动等问题,所以这个阶段爸爸妈妈们对孩子的关注要更多,更注重心理层面,更得对症下药,切中孩子的痛点。
01
我们怎么理解初高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陡坡效应呢?
一般的成绩分布分析,我们都会用正态分布曲线,就是高分和低分都少,处于中间水平的比例最高。但是在初升高衔接阶段,高中前几次考试,成绩却会出现类似社会结构的2—8规律分布,即:成绩不好的人占八成,成绩好的人只占两成,因为很多人都人生第一次的挂科啦。
产生“陡坡效应”的根本原因就是:高中知识和能力要求的急剧变化和学生心理、方法调整慢的矛盾造成的一个结果。表现出来就是“陡坡效应”。
由于知识难度和能力要求是一个个逐步提升的陡坡,不进则退,学生在爬坡过程中多数会处于山脚,在开端就造成知识的烂尾,就很难在后续的爬坡过程中继续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信心。
同时由于高中高考对于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不再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记忆+套用模式,太多松散的知识掌握在考试成绩中没有太大的体现,所以造成多数学生成绩不理想。
02
克服“陡坡效应”,这个暑假我们该做些什么?
一、了解高中学业特点,做好思想准备。初中和高中的学业特点大不相同,初中是普及性教育,以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主,而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这意味着高中学习内容知识量变大、理论性增强、综合度提高、难度深度突增。高中老师的教法与初中有所不同,学习需要更自主更深入,这些都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二、在这个暑假适当提前预习,高中各科有不同的预习方法,可以上网查询一下高中学校或高中老师的建议,暑假有计划的进行预习。
三、学习上,向广度与深度学习。比如语文,阅读不行,那就多读书;作文不行,那就练作文;诗歌不行,那就学诗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如果书写不是很好,完全可以用整个假期来练字
四、利用暑假接触社会。现在的高考考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们由于生活常识的缺乏,经常丢分。比如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经常考一些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如何把商品推销出去,社区接访流程图等等。如果学生们有这方面的实践,这些题就非常容易。也就是说,学生们从实践中学来的一些知识,都能帮助他们在高考中多得分,而且让学生们的格局变大,人也更加成熟。
五、行万里路。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带着孩子暑假外出旅游一次,“行万里路”也是教育孩子很好的方式。如有位母亲带孩子去云南旅游,孩子网上搜索掌握了很多知识,比如石林的形成,少数民族的风情,甚至南方的饮食。母亲说,这个孩子本来很内向,这次出来,去了几个地方旅游,现在已经比较开朗了。真的,“自然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孩子如果有问题,带他到田野去,到世界上大美的地方去,到辽阔的海洋、奔腾的大江大河、巍峨的高山上去。还可以跟着课本走,到学生课本里描写的地方去,比如朱自清的“荷塘”,鲁迅的“鲁镇”,沈从文的“边城”等。
六、榜样引领,给孩子找一个“贵人”。所谓贵人,就是能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提高认知、学会审美、树立理想信念、增大格局的人。与贵人相处,耳濡目染,不知不觉地就成长了,成熟了,能力大了,有理想了,有格局了。家长如果有“贵人样”的朋友或亲人,完全可以让孩子整个假期跟着他,这叫“因人成事”,因这个“贵人”而让孩子成就大事。这个贵人,也可以是在校生,高中的或大学的,前提是找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03
作为家长,孩子升入高中后注意什么?
一、与老师进行沟通,促进老师对孩子的了解。
有些学生能够依靠自己的能力迅速引起老师的关注,但有些孩子性格比较内向或沉稳,往往不为老师所发现。这也不能完全怪老师,因为大多数老师要带两个甚至十几个班级,他不可能记住那么多学生。除了班主任,很多老师,特别是政史地老师很难得认识几个学生。这容易使某些自尊心强和敏感的学生失望。
考到重点高中的学生大多是初中时老师的宠儿,然而到高中后,竞争对手变多、变强了,老师可能一时没有青睐到他们头上来,他们就觉得自己不行了,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甚至自暴自弃。等到期中考试老师和自己发觉的时候,成绩已经掉了下来,浪费了不少时间,要想赶起来,困难很大。
所以家长要跟老师交流,可以谈谈孩子的成长历程、性格特征、初中时的学习和生活等情况,让老师迅速掌握孩子的情况,从而做到教育的时候有的放矢。
二、协助班主任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时代在发展,教育变得更加复杂和艰难,有些工作的开展需要家长的大力配合才有效。
家长协助做的工作主要有:不能纵容孩子使用手机、上网、玩游戏。这些东西的危害很大,孩子偷偷使用,老师难以发现,家长要堵好源头。家长要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不能晚上熬夜早晨不起来,要教育孩子认真写字、踏实完成作业……
三、全面而准确地估计自己的孩子,正确看待孩子的分数。
人才的标准随着时代而变化,分数不能决定一切,高分未必高能,只有素质综合、全面发展,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和挑战。
家长一定要多给孩子一点信心,做孩子成长的强有力的后盾。
由于孩子的个体差异,免不了成绩有好有坏,作为家长,应该给孩子信心,而不是一味的给他泼冷水,这样反而会使他对学习产生反感的情绪。
四、多听听孩子的心声,不要一味地去斥责孩子。
帮助他们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找对策,那样孩子才不至于产生逆反心理,才愿意和你交流。面对行为习惯差的孩子,家长不应该一味的责备,更不应该放弃。要多鼓励,给他们以自信,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耐心地引导孩子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不足,共同制订计划帮助他们改正缺点。
希望每一个家长切记:对孩子要有信心,不是孩子笨,而是方法不对头。最好的老师和最深的爱是耐心。
转自:“咱们的语文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