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介绍】郭华:关于跨学科学习的学科立场
2023/7/31 15:49:10 阅读:191 发布者:
观点介绍
作者郭华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本文是作者在2021年10月16日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主办,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北京市三帆中学承办的“2021年初中教育发展论坛”所作的学科主旨报告,论坛主题:守正创新——初中教育质量提升的挑战与应对。下面是文中的主要观点。
跨学科要坚持学科立场,只有学好学科知识,才能够跨学科地解决问题,或者是在学科内可以很好的借助其他学科的工具来解决问题。杨振宁先生在清华大学演讲时,当时有一个学生问他说:“现在的交叉学科越来越多,将来数学和物理会不会融合成一门学科呢?”杨振宁先生斩钉截铁地说不会。他说,相互影响是事实,数学和物理也有很多交叉的部分,但是交叉的部分也只是5%,我们现在感觉到交叉的东西很多,是因为不交叉的东西也更多了。总之,交叉的东西只有5%,那95%是没交叉的东西。现在,物理和数学交叉的部分越来越多,可是不交叉的地方也越来越多,所以5%的比例一时是不会有变化的。大家也要认清楚这样一个现实。
有一篇关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Nashon教授访问的文章,提到应该如何正确理解STEM?其中有一点很重要。即:不能忽视STEM中每一门学科的独立价值,理想的STEM教育是关注不同学科知识间的相互影响,一门学科知识的发明如何影响到其他的学科,一门学科的发展如何建立在其他学科的原理和进步之上,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看到不同学科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而不是忽视它的独立价值。比如数学建模旨在简化我们对自然体系的认识和控制,这就促进了我们对技术的理解和运用,技术也是这样的,我们对自然体系有一个认识和控制,但数学给了我们很好的工具去简化,越简单的越好用,搞复杂的就没人用了,这就是学科之间的相互影响。学科间相互影响一定是学科自己搞的好,所以我们要立足于每一门学科的特殊性,又要看到彼此间的渗透性和干预性,这才是STEM教育的价值所在。所以对于教学来说,一个教师的学科素养越强,它对学科的转化或翻译能力也就会相应的增强。只有学科素养增强了,才能翻译转化成与其他学科相间的内容。因此,教师专业发展就是,从事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师都应该持续发展本学科能力,同时不断发展自己的专业素养。如果连专业素养都不行,一瓶不满,半瓶晃荡,就无法进行跨学科的。跨学科学习,是基于学科又主动跨界。因此,我们要做一个积极稳妥的教育改革实践。
跨学科最终还是要回到学科本身的,要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才有能力进行更高水平的跨学科的学习。跨学科的学习与学科知识系统的、结构性的学习是紧密相关的。因此,跨学科学习是不能取代学科课程的,学科课程至少是未来学校的主导形式。
例如,二附中王小莲老师主持的课题《高中诗乐舞跨学科教学的行动研究》,这其实是很重视学科的。诗乐舞包括语文、音乐、舞蹈三门学科,这三门学科的东西都要有相关的要义,所以搭建知识框架也是,有了相应学科的知识,才能搭建诗乐舞的知识框架。因此,一定是基于学科知识的。在思维方面,需要具备跨学科整合的视野和思维,不仅能够整合语文、音乐、舞蹈三门学科的关键知识要素,还要能融合更多学科和技能,也就是说这三科是核心的学科整合,实际上还有其他学科,例如信息技术。实际上都是以学科为基础的,跨学科虽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学科基础更重要,要深入学科,要去识别学科。
跨学科的教学意义是什么呢?学科学习是核心,我们一直倡导不能离开学科去谈跨学科,但跨学科学习是基于学科学习展开的一种活动。跨学科需要将社会实践的创新过程融入到学校中,实际上跨学科学习是对广阔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模拟。我们要解决问题,要关心社会,就是对这个社会实践活动的模拟。这个模拟是比跨学科更大的、更广阔的活动。整个社会活动主体成长过程是更大的情境,我们通过跨学科链接学科学习和社会实践,是一个桥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设计跨学科的问题时,一定要想的更长远、更广阔。
有学科才能跨学科,在学科的基础上,才能跨学科。我们要坚持学科立场的跨学科,才能避免庸俗化和浅表化。
转自:“教育牧笛”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