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如何开展劳动教育?

2023/7/31 15:43:07  阅读:82 发布者:

本文来源 | @ 班主任工作50个怎么办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教育不但应当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敬和热爱,它还必须培养学生劳动的习惯,因为认真严肃的劳动经常是艰苦的。”问题来了,班主任如何开展劳动教育?

这么办1:重视劳动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劳动不仅使人身强力壮,而且使人心地正直。”劳动不仅可以让人身体健康,而且可以让人心理健康,这应该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指标,这样的学生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人。

哈佛大学学者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另有专家指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务劳动与孩子的动作技能、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责任感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此可见,劳动不仅可以提高人的智商,而且可以提高人的情商。而我们的许多班主任和家长没有看到这一点,只看到劳动会占用孩子的学习时间,于是对“劳动教育”的态度是敬而远之。

忽视劳动甚至歧视劳动的教育后果是很严重的,除了造就一批不会劳动的人之外,还造就了一些不肯劳动的人。有资料显示,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呈逐步上升趋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物质享受的诱惑和不劳而获欲望的驱使。

这么办2:选好劳动委员

在学校中,当被问到“在学习委员、文体委员、劳动委员和宣传委员中,你最愿意担任什么职务”时,55.1%的队员选择担任学习委员,23.6%选择担任文体委员,11.2%选择担任宣传委员,而只有10.1%的队员表示自愿担任劳动委员。在上海市少年儿童研究中心所做的调查问卷中,不难发现,孩子们普遍体会不到劳动的光荣,甚至有学生觉得劳动模范的称号已经过时了。

这么办3:端正劳动态度

劳动最光荣,这是一个多么朴实的道理,讲起来简单,但真正让这句话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里并不容易。现在的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会劳动也不愿劳动,“两手不做家务事,两脚不到田地间”。家长为了成绩不让孩子劳动,教师同样为了成绩不让学生劳动,淡化劳动教育。

情况更严重的是,有些班主任还在异化劳动的地位,把“劳动教育”当成“劳教”,作为惩罚学生的一种手段。这无疑在宣告:劳动不光荣。

儿子读小学五年级,看起来像个小大人了,但在家里却几乎从来不做什么事,连洗碗扫地这类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也不愿意干。有天晚饭后,妻子临时有事要出门,于是叫儿子帮着收拾一下饭桌子,不想儿子一口拒绝,委屈地说:我又没做错什么,凭啥要我做?

没做错事就不能做做家务活?吃惊之余,儿子的这话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并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的确,以前每当看到儿子听我们的话,没有背着我们私自下河洗澡、没有偷偷玩电脑游戏……我们就总是以免除孩子做家务来进行奖励;而一旦孩子犯了毛病,就总会以洗自己的袜子、扫地以及抹桌子来加以处罚……难怪儿子在妻子要他收拾饭桌时,首先会去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做错事,并在发现自己并没有犯错时,理直气壮地加以拒绝。

在学校里,如果学生犯了错误,许多班主任会采用劳动来惩罚,例如“上课说话罚扫地三天”“迟到一次罚擦黑板两天”等等。另外,劳动不劳动还成了学生学习成绩好与差的不同待遇。武汉某中学高三班主任特意制定了一份值日表,其中规定:班上的“尖子生”(10)不用做值日,由成绩处于中、下游的学生负责教室内外的清洁任务以及搬运学习资料等工作。

班上有一位调皮捣蛋、惹是生非的男生,为了好好地惩罚他,老师在课上当众宣布罚那位调皮生扫厕所两天。但一下课,班上有位学生就问老师:“劳动光荣吗?”老师不假思索地回答:“劳动当然光荣,劳动创造了一切。”那学生又反问道:“那么你用劳动来惩罚人,让人觉得只有干了坏事或错事才该去劳动,劳动还光荣吗?”……

这么办4:体验劳动成就

在国外,不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十分重视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在美国,家长会有意识地让孩子到农场去帮助别人干活,从中得到报酬,目的是让孩子知道挣钱不易,只有劳动才有收获。美国的家庭教育可用一句话来表达——“给孩子制定一个家务劳动计划”,父母每周一次贴出要孩子干的家务劳动内容,检查完成情况,给予家务报酬,使孩子因自己的劳动而产生一种完成任务的成就感。

前一段时间学校建花池,安排我班学生运砖。一向懒于劳动的小磊不去运砖,而是看哪块砖不平就修理平整,还试着砌一两块砖,师傅对他很满意。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后来学校修垃圾池,我让小磊拿瓦刀做砌工。他非常高兴,很早到校组织搬砖、和泥,很快完成了任务。这次劳动使小磊感受到集体劳动的快乐,后来每逢劳动他都积极参加,还被同学们评为劳动能手。

为使学生能够做到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能够自觉参加劳动,班主任可以采用这样的教育策略:学生凡是在家自觉参加种地、锄草、上肥等农活以及收拾房间、打扫庭院等家务劳动的,凭家长的证明和劳动日记到校登记记分,然后再根据累计的积分,确定劳动的成绩。

“雏鹰争章”活动中设计小巧手章,班主任可以根据每学期要掌握的劳动技能内容进行考核,如果学生每一项基本技能都掌握了,那就能获得小巧手章,作为每年在“六一”儿童节中评选优秀队员所必不可少的一枚章。

这么办5:奖励劳动机会

与我们国家许多学校的做法恰好相反的是,在美国的一些学校,只有那些学习好、表现又好的孩子才会被选去参加校级劳动,如到图书馆、学校办公室帮忙等,能得到这种机会,那是一种荣耀。

在小学二年级的小金喜欢打游戏,或者就捧着个IPAD玩个不停。强行劝阻不如因势利导,家长朱女士想出了一个妙招:劳动时间和游戏时间挂钩。在朱女士的兑换表上,擦一房间地板是10个积分,洗一次碗是20个积分。除了劳动,作息、学习也能兑换积分,午睡有积分,上午做智力题、下午练练字都有积分。这些积分在晚上被兑换成隔天的游戏时间。

小金现在虽然也玩游戏,但时间已经得到控制,并且作息有规律,还培养了爱劳动的好习惯。“别人的妈妈都不让小朋友碰游戏”,小金也对这种方式表示认同,“我妈妈在这点上真开明”。

所以,当学生取得进步或其表现值得表扬和鼓励时,班主任不妨把劳动作为“奖品”奖给他,即给他一次劳动机会,如奖励他办黑板报、布置教室、浇花、除草等,日久天长,学生就会慢慢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思想认识。

版权声明 | 内容源于《班主任工作50个怎么办》,作者严育洪

转自:“桃李微教育”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