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如何让单元教学“化零为整”,以评价提升教学效果?

2023/7/31 15:21:51  阅读:70 发布者:

新课改下的单元教学设计强调整体与结构化,同时强调教学评一体化,提升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在实操过程中如何结合学科特性与学段特点,借助单元评价促进学生素养的生成?本文提供了一个层层进阶、将单元教学“化零为整”的教学案例,并充分利用表现性评价提升教学效果,相信能给教师一些启发与参考。

阅读本文,你将收获以下内容:

※ 如何剖析教材与课标,找到教学的关键线索?

※ 怎样设计以任务为驱动的单元教学过程?

※ 如何借助单元评价提升学生的素养与学习体验感?

基于新的课程改革,教学理念从知识逻辑走向学习逻辑、认知逻辑,开始更多关注到人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习任务会分解到每个学生身上,即培养学生基于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能力,并让学生在经历与体验中达成深度学习,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而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三会”。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也不断积极研讨如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借助单元评价来促进素养的生成等问题。下面将以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设计为例,阐述低学段教学中提升学生素养的探索与实践。

纵横剖析教材,锁定单元教学关键词

我们首先对教材进行了纵向梳理,发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从一到六册的相关内容均在围绕“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两个主题,因此本单元的核心概念也锁定了这两个关键词。此外,我们厘清了三个学段所对应的学习内容和需要达到的核心素要的要求,并发现学段之间的内容相互关联,由浅入深,螺旋上升。

由此确定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并对照课标将本单元指向核心概念的单元进阶路线做了如下设计。

根据教材与课标的内容分析,低学段中有关数的概念教学总共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在一年级上册,学生认识20以内各数,这是数概念教学的第一阶段;

在一年级下册,认数范围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学生认识100以内各数,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二个阶段;

在二年级下册,认数范围则由100以内扩展到万以内,学生认识万以内各数,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三个阶段。

本单元的教学处于数概念教学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将拓展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并进一步感知、理解“十进制”“位值制”两个基本概念,这两个概念是学习数概念的根本。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将本单元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做了如下梳理,将100以内数”的学习拆分为数的认识、加减法与解决问题三个层次,让学生从基础的概念学习开始,逐步过渡到数的运用与解决真实问题,在学习过程中经历数的认识—数的运算—数的运用这一过程,以此逐步培养相应的数感、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立足素养目标,以任务驱动将单元“化零为整”

在将教材进行系统梳理与内容盘点后,我们依照新课标的素养要求,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划分为学科知识、学科思维、学科实践与态度责任四个维度。

落实课标低年级“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认、读、写100以内的数;能说出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数值;能用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形成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意识。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在解决生活情境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数感、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的要求,具体如下表所示。

基于本单元的主题和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我们明确在这一阶段将拓展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并进一步感知、理解“十进制”“位值制”两个基本概念,这两个概念是学习数概念的根本。

为此,我们聚焦“数与运算、数量关系”核心概念,紧扣单元目标,改革了原来的教学流程设计——建立学习任务群,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开展单元整体学习,以解决一个大的学习问题/任务来改进原先无单元整合下较为零散的教学设计,旨在更好地促进师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形成相应知识技能和技能素养。

为了落实单元学习目标这一大任务,我们将其细分成了记忆理解、理解运用和评价创造三个维度,每个维度对应不同的学习问题。这样不仅让教学的目的性更加明确,而且聚焦核心素养,使得教学更精准。这样的学习任务群(如下图),层层递进,能够进阶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思维能力。

充分挖掘表现性评价作用,注重学生学习体验

为了充分利用评价助力学生发展,我们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以表现性评价为主要评价形式,指向素养目标的同时拓宽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1

评价前置,指向素养目标

基于单元的素养目标,我们在单元教学前将重点知识进行细化,进而设计了单元评价量表,该量表针对不同知识要求达到的不同知识水平而提出。

例如在《数与数的组成》一课中将评价分为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对学生数数的能力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即能正确数、能有序数和多样化数数。三个目标维度能够区分出三个层次的学生,由此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助力各类知识水平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

同时,量表后有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使得这份评价量表在单元教学过程中和单元教学结束时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自己、教师乃至家长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做到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评价展现出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嵌入式评价,聚焦学习过程

在课时教学中,我们也会注重教学过程的评价,设计与学习活动、实践内容相结合的具有特色的嵌入式评价量表。

以《数的组成》一课为例,教师设计了与探究活动相结合的评价量表,这样的评价量表一改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在自主探究过程中能力的发展。

嵌入式量表不仅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指向学生学习的过程,突出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凸显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的操作能力,发展数学思想与培养核心素养。

3

评价拓宽,注重学习体验

文清小学一直秉持体验式教学的理念,对低段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感受和态度变化尤为关注,由此,我们在一些活动中会嵌入一些体验式评价量表,包含数学思考、态度责任与学科实践三个维度,采取多元评价方式来反馈学生学习的体验感。

如上表所示,在《百数表》的评价中有一栏关于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主要从评价中表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获得感等。借助这个评价量表,我们可以观察到学生学习的劲头和兴趣如何,进而为下一步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等方面做好准备。

综上所述,我们在单元整体教学视角下,巧设任务群,增强活动体验,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和评价中心,弱化管理和选拔功能,强化导向、激励、诊断和教学功能,通过真实性的学习评价、嵌入式的学习评价、全程参与的学习评价等素养评价,既评价素养目标,也在评价的过程中促使学生素养的形成。

作者 | 杭州市文海教育集团文清小学 楼宸瑞

转自:“思维智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