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故事】周昱霖:西师青年在会宁 支教花开别样红
2023/7/31 9:46:05 阅读:100 发布者:
支教日记
2019年,“教育部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项目启动,西北师范大学作为首批入选“教育部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的20所高校之一。2021年秋季我很荣幸地参加了西北师范大学“教育部体育美育浸润计划”当中,我与音体美舞专业组成的支教团队前往了会宁县大沟镇中心小学,在会宁县大沟镇中心小学为期支教实习的三个月里,让我收获颇多并对美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让我懂得何为一份珍贵的感情。
时光如流水般飞逝,转眼间我已经离开了大沟镇中心小学两年之久。回忆起在那里度过的每一个瞬间,它们就像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我心中跃然而出,仿佛昨日般清晰可见。当我在前往会宁县大沟镇中心小学的时候,我的内心充满着紧张和期待。因为,早在来到这里之前,我就听学长学姐们讲述过这里孩子们的特殊品质,他们淳朴、热爱艺术,尤其喜欢上艺术老师的课程和参与艺术社团。事实上,我确实遇到了一群充满热情和努力的学生们,他们的热情和努力让我深受感动。在寒冷的冬天天还没亮,学生们早早地起床,打着手电筒来上早读课,在通往教室的路上,一声声“老师好、美术老师好”“老师我昨天的作业画完了你看看我画的好嘛”“老师我妈妈昨天晚上夸我做的手工做得好”等,瞬间驱散了我早起的困意,让我精神焕发,充满活力。这种勤奋和努力让我决定用我任期不久的时间,来帮助他们提高美术专业能力,增强自信心,并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当时的社团报名场景仍历历在目,学生们热情高涨地前来交表,充满期待地问我:“老师,你是教美术的吗?那你是美术手工社团的老师吗?”“老师,咱们美术社团都会做些什么呢?”我带着学生们的好奇与疑问,开始在社团上课的过程中逐一解答。终于,29位充满热情的美术学员共同踏上了美术手工社团的学期之旅,开始了这段充满创意与挑战的旅程。
在上手工社团的这段时间里,学生们逐渐掌握了纸艺、木艺等手工艺品的制作技巧,我发现学生们的基础都很好很有天赋。每一次的作品,不管是画出来的或者做出来的等,都展现出他们的无限创意和细腻心思。看着他们的作品,那种喜悦和成就感无法言表。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感受到了挑战和压力。如何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复杂的的手工艺品制作步骤?如何激发学生们的创作兴趣?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也收获了许多快乐和满足。听到他们自己画画的故事,讲他们自己的画是如何画的、为什么要这样画、让我觉得很开心。在偏远地区,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渴望超乎想象。每一次的绘画授课和指导,他们都会全力以赴,同学之间也有比赛看看这一节的手工课做出来的作品谁的又快又好等。并且从来没有出现过无故旷课、逃课等。
而我作为他们的老师,必须以同样的热情和专注去回应他们。我也发现了自己的责任重大,要尽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愉快的社团环境,让他们在手工社团这个大家庭中,锻炼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他们的热情和好奇心。每当学到新的手工技巧时,他们都会聚精会神地听讲,积极动手尝试。看着他们从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逐渐熟练并变得井井有条,我心中充满了喜悦。在他们的作品中,我看到了独特的的设计、丰富的色彩搭配以及他们自己的“小心思”,这些都让我感到惊讶。
我想对在大沟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们说,虽然我离开了你们,但我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希望你们能够好好读书,好好成长,用自己的力量去创造美好的未来。同时,也希望你们能够保持天真和单纯,用爱去对待身边的人,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美丽和温暖。
在感悟心得写至这里时,开始在文档中插入我们上课时的
。随着一张张照片的展开,时间定格到了2021年秋季,那些珍贵的瞬间再次浮现在眼前。每一幅画面都像是一部电影,让我重新体验了当时的场景和情感。看着学生们认真学习的、尽情玩耍的、热情创作的画面,我感到无比快乐和满足。这些经历不仅让我成长,也让我更加珍惜这段难忘的支教时光。
周昱霖,男,汉族,中共党员,现为西北师范大学2023级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美术专业,2021年参加西北师范大学“体育美育浸润计划”荣获“优秀实习生”称号,2022年荣获西北师范大学“优秀实习生”等荣誉。
转自:“甘肃省中小学艺术教育与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