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实践活动设计十一——《设计个性化汽车的金属材料》
2023/7/21 16:59:38 阅读:83 发布者:
PART.
1
设计背景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规定各学科用不少于10%的课时开展跨学科主题活动,并且建议与其他主题进行整合,带动90%课时内容的教学改革,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协调发展。本研究选定了“设计个性化汽车的金属材料”为主题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在制造汽车时使用最多的材料是金属材料,图1-1是某汽车的使用说明书,阅读使用说明时会发现有很多使用和养护要求都与金属的性质有关,头脑中会衍生出各种“为什么”的疑问,其实制造汽车时,选择金属材料是一门学问,因此我们金属为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完成个性化汽车金属材料的设计。
图1-1 汽车的使用说明书
PART.
2
活动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掌握大多数金属材料的典型物理性质。
2.通过实验,掌握大多数金属材料的典型化学性质,能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发现金属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3.通过查阅资料,掌握大多数金属材料锈蚀知识和冶炼工艺。
4.通过比较分析不同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锈蚀知识、冶炼工艺选择适合汽车的金属材料,设计个性化汽车金属材料。
5.完善模型,形成作品,并将实验过程形成视频报告。
PART.
3
活动设计
1.活动时间、形式
活动时间:前期查阅资料(一周);设计并开展实践活动(一周);以视频形式生成实践成果(一周)。
活动形式:教师指导,小组合作。
2.具体步骤
(1)小组合作,搜集所需资料:大多数金属材料的典型物理、比较大多数金属材料典型化学性质方法、金属材料锈蚀知识、金属的冶炼工艺、金属材料在汽车中的应用与发展。
(2)小组合作,设计并开展探究实验:铜系材料、铁系材料、镁系材料、铝系材料、钛系材料等锈蚀情况及耐酸雨情况。
(3)从下表中选取角度分析比较各类金属材料的优缺点。
(4)小组合作,设计本组的“个性化汽车的金属材料”的挑选,并录制作介绍视频一部。
PART.
4
实践成果展示
“设计个性化汽车的金属材料”实践活动视频
PART.
5
活动效果评价
本活动通过运用几种典型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让学生能够认识不同金属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逐步体会金属类物质的性质和规律。在多组使用过程中,学生体会并应用排除法、控制变量法等科学探究实验方法,在真实的实验过程中,观察、描述现象、讨论交流、分析反思,提高化学核心素养。在信息筛选过程中,学生快速读取有效信息,通过小组信息表达评价,发展整理、提取表达信息的能力。通过“设计个性化汽车的金属材料”这一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个人艺术、文化、生活技巧的平台。
PART.
6
活动反思
在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对实践过程进行反思,同学们认识到,通过这次实践作业,他们对于课本知识横向、纵向的拓展有了很大的进步。比如探究镁、铝等金属在国内市场的产量情况、行业现状以及冶炼技术等。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在实验中,他们不仅得到了知识上的复习,还得到了能力素养上的提高。在小组实验的过程中,他们遇到过一些问题,但最后总是能迎刃而解。当各成员的意见不合,发生矛盾与冲突时,会冷静下来,把每个人的意见经过整合后,选取更优的方案;当有成员因特殊原因无法参与实验时,会互相体谅、互相鼓励;当实验结果不尽人意时,会及时寻求老师的帮助,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归功于他们充分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优势,各司其职,既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又增强了动手实验能力、观察分析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还提出本次作品中,很多地方都有待改进:比如实验前,策划方案不够细致,导致在拍摄时手忙脚乱;实验中,配制仿酸雨水时,没有做好防护措施;实验完毕后,器材的整理方式还有待改进。
指导教师:中山市永宁中学 黄瑞芳
转自:“中山初中化学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