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实践活动设计六——《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2023/7/21 16:58:13 阅读:68 发布者:
PART.
1
设计背景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规定各学科用不少于10%的课时开展跨学科主题活动,并且建议与其他主题进行整合,带动90%课时内容的教学改革。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协调发展。其中,“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是实验探究类综合实践活动,该活动涉及内容较多,影响因素复杂,是一个较为综合、复杂、开发的实践活动。开展学生探究实验,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是该实践活动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有着漫长的种植历史,以水稻为探究对象,能增强实践活动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性,有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利用化学观念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
PART.
2
活动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土壤酸碱性的含义及对农作物生长的意义,初步认识植物在不同酸碱性土壤中的生长情况。
2.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土壤酸碱度分布情况,以及我国水稻种植分布情况,并形成知识画报。
3.通过实验,掌握测定土壤酸碱性的操作方法。
4.通过实验,初步了解定量改变土壤酸碱性的操作方法。
5.通过探究实验,运用控制单一变量探究法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并将实验过程形成视频报告。
PART.
3
活动设计
1.活动时间、形式
活动时间:前期查阅资料(一周);设计并开展实践活动(一周);以报纸、视频形式生成实践成果(一周)。
活动形式:教师指导,小组合作。
2.具体步骤
(1)小组合作,搜集所需资料(土壤酸碱性的概念、我国土壤酸碱性分布、我国水稻种植情况、土壤酸碱性对水稻生长影响的文献数据)
(2)小组合作,设计并开展探究实验(测定土壤样品酸碱性的方法、改变土壤酸碱性的方法、对比不同pH值土壤下水稻生长情况、得出实验结论、交流与反思)
(3)小组合作,制作“我国土壤酸碱性概况报”一份、制作探究视频一部。
PART.
4
实践成果展示
1.我国土壤酸碱性概况报
2.“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实践活动视频
PART.
5
活动效果评价
通过查阅资料的学习方式,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通过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科学探究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究欲得到发展,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及运用化学实验探究的思路与方法得到提升,问题导向型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果展现形式的新颖性和时代性,创新性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PART.
6
活动反思
在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对实践过程进行反思,同学们认识到,短时间内对水稻幼苗的培育,所反映出来的酸碱性对其生长的影响,不能直接概括到整个生长周期中,实验探究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必须配合专家学者长期多年的土壤酸碱性对水稻生长影响的研究数据来形成自己的实践结论。
转自:“中山初中化学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