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新理念”系列公益培训之“小幼衔接 小初衔接”专题培训——赣南师大附小小语教研纪实
2023/7/19 9:44:22 阅读:125 发布者:
教育是一场双向奔赴的热爱
沐着初夏的微风与暖阳
我们以爱之名相约遇见
2023年6月16日,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在赣州市举行第二期《“双减”背景下江西省小学语文“新课标、新理念”系列公益培训之“小幼衔接、小初衔接”专题培训》活动。赣南师大附小组织语文组教师进行线上观摩,为后续的小幼衔接、小初衔接工作注入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01
各市区经验分享
赣州市章贡区教学研究中心马瑜老师做了《“一”“三”“八”“零”——赣州市章贡区小幼衔接工作探索实践》的特色介绍。她指出,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指导要点》《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及《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这三份文件强调幼儿园和小学是两个主体,应强化衔接合力,从“一个主题目标、八组试点推进、三块教育变革、归零再启征程”四个方面着力进行科学、全面衔接。
上饶市广丰区教学研究中心卢芳老师做了《“享”你心声,“绘”出童真——幼小衔接之语言能力学习准备经验分享》的讲座。她指出,在幼小衔接工作中,需要结合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中的目标要求,从“倾听习惯、语言表达、阅读理解、书写准备”四个维度,联合小学教师携手教研,共同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效地进行语言领域的幼小衔接。
南昌市站前路学校教育集团刘余老师主讲《读写双线并行 落实小初衔接》通过从学生层面、教师层面审思小初衔接的困境,从小初衔接的角度思考当前小升初对学生心态、认知、思维方式的转变,刘老师为我们厘清衔接过程中“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 “怎么教”的问题,寻找小初衔接的路径;明确语文要素的连续性和进阶性,并从阅读、表达、写作等方面提出衔接策略,让小初语文教学衔接无痕,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厚德外国语学校陈文玉老师就《做“五好”衔接,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这个主题,从“心理衔接好,点亮成长希望;习惯衔接好,奠定成长基石;能力衔接好,推进成长速度;思维衔接好,强化成长内核;品格衔接好,筑牢成长底色”这五个方面帮助老师将学生的成长轨迹进行精准剖析。
赣州市文清实验学校张选淞从三个大方面向我们做了精彩的讲座:一是什么是语文阅读力?二是小学高年段学生阅读力培养的意义是什么?三是阅读力培养的策略有哪些?张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为一线教师加强学段衔接,在“指向小初衔接之小学高年段学生阅读力培养策略”方面指明了方向。
吉安市浃江县教研室朱辉老师做了《聚焦核心素养 以评价助推小初衔接》讲座,他从“聚焦核心素养解读课程目标、初中学考试题分析、小考试题分析与小初衔接”三个方面,探寻其中特点与变化,梳理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阶段、明确核心素养目标体系和学段要求、具体内涵。通过新课改理念的融入、与高中语文学习的接轨,引导老师发现学考试题对语文教学的导向作用。
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徐承芸老师指出,小幼衔接,重点在于与学科融合,解决课程如何落实的问题遵循游戏化、体验性、生活化原则;其次,重点在于解决学生学习专注力不强的问题和开展指向课程目标的有效教学。而小初衔接,是心理衔接、习惯衔接、能力衔接、思维衔接、品格衔接,重点抓倾听习惯、阅读习惯、书写习惯、作业习惯、表达习惯、思考习惯等,以问题强化思维,以想象启迪思维。
02
专家精彩讲座
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卢筱红老师做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幼小衔接》讲座。卢老师从新政策背景下对幼小衔接的再认识,当前幼小衔接工作现状引发的思考,针对幼儿转向小学阶段时学生的心态、习惯、兴趣、能力等方面要求进行分析,指导教师小幼衔接的策略和行动;从环境渲染方面进行承接,从课堂游戏活动中保护学生的探究欲,抓住孩子身心变化特点,鼓励学生持续完成任务,独立思考,有计划地做事情。培养学生倾听、表达、阅读、兴趣和能力,做好必要的书写准备,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幼小衔接”这一重要转折点。
宜春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邬晓玲老师针对幼小衔接提出以下几个关键性问题:衔接是什么?为什么要衔接?语文衔接是什么?为什么要做语文教学衔接?怎样做好语文教学衔接?幼小衔接应该更新理念,增强衔接意识,从学生核心素养出发,理解核心素养内涵,全面把握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同时抓住关键,突出衔接重点,从语言运用、思维能力方面养成学生的关键核心素养。最后巧妙落实,提高衔接质量,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兴趣的保持,学习方法的归纳。
江西省小学语文教研员徐承芸从“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小学高年段语文的阅读教学应当担负的教学任务”等方面提出“小初衔接”的一系列问题。徐老师在2020年提出小初衔接——取向下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五化一体”范式:教学目标进阶化——连点成线,螺旋上升;教学内容聚焦化——突出重点,学段承接(阅读策略;阅读蓥赏;思拼阅读) ;教学策略适宜化——多式并举,整体推进(问题导读式;任务驱动式;涵泳品鉴式;读写结合式;实践拓展式) ;学习过程自主化——方式转变,小初贯通(自主阅读;自主体会;自主运用;自主反思) ;学业评价多元化——素养立意,体现联系(课堂评价;作业评价;考试评价),从观察课堂为切口,发现真实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改进、反思、突破,不断向语文学科小初衔接研究的深水区迈进。
转自:“赣南师大附小”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