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最美三月天,不负春光时与行——记一语组新课标落实教学观摩课活动
2023/7/18 15:59:27 阅读:90 发布者:
人间最美三月天
记语组新课标落实教学观摩课
不负春光时与行
一语组匙盟盟老师、袁昭君老师分别执教了《端午粽》的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两位老师精益求精,五次试课;全组教师积极听课,多次教研。
活动伊始,常蕊老师介绍了本次观摩课的备课理念。
匙老师的第一课时分三个任务,落实了新课标“识字与写字”以及对朗读的要求。
任务一:认读字词
运用多种识字方法会认本课14个会认字,从识字音、记字形,理解字义这3个层面识记汉字。同时在识记生字的过程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认字结束后回归到文本中,指导学生朗读词语所在的句子。
任务二:朗读课文
读好长句子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在本课的课后题中提到了“读好长句子”的学习要求。课上,引导学生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之上,运用词语连读、正确停顿的方法读好长句子。
任务三:整体感知
课上围绕主问题:粽子是怎么包的,究竟是什么样子,引导学生展开学习,以第二自然段为重点学习的段落,设计(1)读第二自然段,勾画粽子的样子。(2)煮熟的粽子的闻起来是什么样的?(3)粽子吃起来是什么样的?”三个活动,帮助学生梳理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中的主要内容。
同时,让低年级学生认识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梳理段落的主要内容时,将“样子、香味、味道、花样”四个方面记录在自己的课本上。
任务四:写字
写好生字。重点指导:“节”“分”“样”“豆”“米”五个会写字。
袁老师执教了《端午粽》的第二课时。袁老师这节课分为两个任务:
任务一:了解端午节
首先关注语言文字的积累。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对比朗读“青青的和青的、白白的和白的、红红的和红的”,学生感受出描写颜色的叠词使用使粽子的样子变得非常可爱、好看。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语言文字,学习它的表达方式,将事物讲得更加形象,描写得更加具体;其次,积累语言经验,通过由外到内的方法将粽子介绍清楚。接下来由粽子指向亲情,再到由来。
任务二:介绍端午节
活动一:创设一个情境,课堂中积累的字词,能够在情境中去运用。让孩子自主选择端午粽,试着用上刚才或生活中积累的词语,对这些端午粽进行介绍。
活动二:讲端午节的故事,提升学生表达。
示范课之后,为了更好的总结这次活动并指导今后的课堂教学,全体语文教师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研讨,评课初始,两位做课教师进行了课后反思。最后,王亚兰主任做了最后的总结,鼓励青年教师认真学习,积极进取。
活动结束,一语组教师针对课堂中的问题,深刻展开教研和反思。
青年教师纷纷写下了自己对两堂课的理解与思考,为今后教学打好坚实的基础。
抓住春天每一寸柔美、绵长的光阴,做自己热爱的工作,做自己喜欢的事业,认真教研,深耕不辍,然后投身自然,美美享受着大好春光,让春光晒暖我们的梦想,让生命在这个春天留下永久难忘、美丽的、温暖的记忆!
转自:“保定市高新区实验学校”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