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新课标 落实新理念—— 记小学数学教研组新课标解读活动
2023/7/17 13:59:49 阅读:77 发布者:
研读新课标
落实新理念
记小学数学教研组新课标解读活动
骄阳似火 ,寒蝉不休,立夏时节的新华校园,新课标研读活动持续进行中。6月7日下午,成都高新新华学校小学数学“研读新课标 落实新理念”之主题学习专题研讨活动如期而至,本次活动旨在深入推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学习,领会新课标的新变化、新要求,提高小学数学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实施教学的能力。四川省名师、高新区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游琼英老师莅临指导,新华学校小学数学组教师全程参与。
活动伊始,由六年级备课组杨敏老师从课标解读、教学目标、核心素养下的教材解读、教学范例和教学建议及评价建议五个方面对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进行解读。杨老师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分析教材,从而确定了教学目标,以及本单元的教学框架结构,教学重难点及突破,从而梳理出《正比例》的四个子任务。
接着一年级备课组唐洁老师从数学核心素养理念的解读、小学数学课程新的变化趋势以及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第一学段《综合与实践》内容进行课标解读。该组对第一学段综合与实践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以及新旧课标内容结构和新旧课标课程内容呈现方式进行对比,设计了一年级相关的一系列主题活动,如:专注拼图的主题活动、展开了数字华容道的主题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将数学与美术融合,把原本枯燥的计算变得有趣。本学期又开展了《神奇的七巧板》拼图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复习阶段,设计了《数学连环画》的主题活动,以初识--创作--分享进行展开。让学生经历创作数学故事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决定故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积累规划做事的经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好奇、好探究、好秩序、好分享是人的天性,如何让孩子在综合与实践中,乐于探究、乐于表达、乐于分享,是该组将继续奋斗和研究的方向。
随后五年级备课组柳清老师围绕“图形与几何”进行了新课标解读,该领域包括“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和“图形的位置与运动”两个主题。各学段之间的内容相互关联,螺旋上升,逐段递进。“图形的认识”主要是对图形的抽象,学生经历从实际物体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认识图形的特征,感悟点、线、面、体的关系,积累经验,逐步建立空间观念。以长方体的认识课例为例,借助现实生活的实物,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图形的特征,建立图形之间的联系,以及掌握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增强空间想象力。
二年级备课组江颖、唐一恒老师以“开展有效活动,初步发展学生量感”为主题,展开交流。《2022年版课标》指出:量感主要是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建立量感有助于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是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她们对《2022年版课标》的相关要求进行了解读,以《课桌有多长》为课例。当中“厘米的认识”体现了《2022年版课标》中有关图形测量的要求和教学提示中建议的活动方式。
四年级备课组甘露老师以“基础运算历久新,估算数感育新才”为题,展开探索。甘老师着重分析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变化,对比新旧两版课标,新版课标加强了数感与估算活动的密切联系。以《买菜》为小数加减法起始课为课例,整体设计落实数学核心素养。设计6个教学环节,将数字与真实生活情景连接起来进行估算,加深学生估算法的整体把握,完善本章的知识结构图,发挥起始课的引领作用,从而增强学生的估算能力、心算能力,加深对小数加减法运算算理的理解。
三年级备课组罗丽娟老师以“周长单元”为例,围绕2022版新课标解读对比了图形与测量主题的不同之处,梳理出了学段目标、学业要求、教学建议、学业质量四方面的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理解水平的分析解读,通过手势比划、描一描等活动感悟周长的本质①周长在哪里?,通过剥一剥、拉一拉、比一比等活动理解周长的本质②长度单位的长短,通过数数、测量、计算等活动理解周长的结果。整体单元设计以“问题—分享—评价”为主线,让学生通过活动提高认识,再做题。
各个备课组汇报之后,游琼英老师对老师们的研读作了总结。游老师首先对参与汇报的老师们进行了肯定,然后呼吁所有参与会老师和做汇报的老师一样仔细研读新课标,再带动其他老师一起读课标,读案例。游老师还指出:《新课程标准》是国家的基本纲领,是教学的蓝本,是评估和考试命题的重要载体和依据,每位老师都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然后,游老师又结合四年级备课组《买菜》这一具体实例,从单元分析、单元目标、教学建议与实施等方面和老师们进行了交流。
研而有思,行则致远。游老师的分享,有效地帮助老师们更深层次地理解“我读新课标、我悟新课标、我讲新课标、我用新课标”,提高了老师们用“新课标”指导自己课堂教学实践的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在“润物无声”中老师们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提升。
心中有“标准”,脚下方有路。肩上有师责,心中有师德。面对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真正地培养学生的课堂素养。今后,我校全体教师将一如既往地以新课标为引领,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学中思,思中悟,悟中行,在不断研修中磨砺自己,砥砺前行。
转自:“成都高新新华学校”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