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教研探新径,赋能创未来——新华街第八小学《解堵云山桥》STEM项目研讨活动

2023/7/17 11:21:11  阅读:126 发布者:

教研探新径

赋能创未来

风吹麦成浪,蝉鸣夏始忙。仲夏已至,是收获,也是开始。为推动STEM课程常态化,发展学生素养,提升STEM教师业务水平。202368日下午,花都区STEM中心组在花都区新华街第八小学开展《解堵云山桥》STEM项目研讨活动。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和专家们有: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汤少冰副院长、华南师范大学张新华副教授、杨韵莹博士、陈健彬硕士研究生、广州市花都区教研员谢旼、曾雪红、以及新华街第八小学党支部书记李婵、曾国煊副校长、花都区STEM中心组成员和新华街第八小学STEM团队。

本次研讨共有4个环节,活动在郑喜冬老师的主持下拉开序幕。

第一环节

★课例展示★

首先由新华街第八小学李娜老师和潘力夫老师展示两节STEM课例。李娜老师紧扣“云山桥堵车”的真实情境,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发现问题和分享汇报,在相互辩证中发现规律,制定调查云山桥拥堵情况统计表。学生能大胆上台展示和汇报,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第一节李娜老师和五6班的孩子展示《制定调查方案》课例

潘力夫老师收放自如,通过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汇报课前调查数据,分析数据,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学生精彩纷呈的课堂生成、有理有据的分析汇报、老师的游刃有余赢得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整节课老师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中享受沉浸式学习。

 第二节潘力夫老师和五1班的孩子展示《数据统计分析》课例

第二环节

★ 项目介绍 ★

曾副校长从项目背景,项目框架,项目开展情况及未来规划等方面对《解堵云山桥》STEM项目进行了详细介绍,让与会人员更好地了解项目概况。

曾国煊副校长做项目汇报

第三环节

★ 点评指导 ★

华南师范大学陈健彬硕士研究生通过三个问题:车流量的定义是什么?什么是智能红绿灯?如何调整红绿灯解堵?让项目组成员对车流量、路况、智能红绿灯等概念,有进一步思考。

杨韵莹博士对学生参与度与表达能力表示高度赞扬,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与达成、学生课堂生成评价、如何做调查等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让在座人员醍醐灌顶。

张新华副教授提出了STEM教育研究方向,她指出STEM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行深度学习,合理运用研究方法,针对真实的问题,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究,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

陈健彬硕士研究生发言

杨韵莹博士发言

张新华副教授发言  

张教授团队精准的点评让大家意犹未尽,新华八小STEM团队借此良机,就项目研究过程中如何实现跨学科目标,如何开展课程评价以及学生评价等问题等问题向专家们请教。张教授和杨博士一一进行答疑解惑,他们指出要通过不断打磨教学设计、精准组织课堂活动来促进素养目标的落地,让我们受益匪浅。

项目组成员与专家领导交流

最后花都区STEM教研员谢旼老师就STEM研究提出3个建议:关注跨学科案例设计标准;围绕真实问题开展项目式探究学习;明确什么是跨学科教学等。谢老师深入浅出的建议让我们明晰了跨学科教学的思路。

教研员谢旼老师发言

张教授、杨博士、谢老师高屋建瓴的指导,为《解堵云山桥》项目指明了实践研究的方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解堵云山桥》STEM项目定能不断赋能,不断成长。

第四环节

★ 总结发言 ★

活动最后花都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汤少冰副院长做总结发言,她表示对花都STEM教育的发展充满信心,同时对STEM中心组提出了殷切希望,要求大家转变课堂方式、坚持实践、用于创新、完善自己、提炼成果、推广应用,以此来落实和推动核心素养的培养。汤副院长的勉励和要求让我们对STEM教育信心满满,我们将不忘初心,继续在STEM教育路上砥砺前行!

汤少冰副院长发言

未来已至,跨学科教育和STEM教育已成为一种趋势,我们将继续探索,积极实践,在专家领导引领赋能下,整装STEM教育再出发。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转自:“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第八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