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运用之续写式扩展语句试题精选
1. 请从曹雪芹、贝多芬以及文学形象大卫·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人,续写下面的话。要求:①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境遇;②运用排比和反问修辞手法;③语意连贯,内容充实;④60~100字。
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苦难带给人生的意义。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曹雪芹家道巨变,却磨炼出傲岸的风骨;备受冷遇,却迸发出创作的激情;绳床瓦灶,却熔铸成生命的华章。“十年辛苦不寻常”终换来彪炳千秋的文学巨著,这难道不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
【解析】本题考查续写语句的能力。考生解答时要审清题干要求,明确对象,根据给出的首句,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去写。此题的扩展关键是围绕中心内容,从三个人当中任选一人扩写。题中提供的句子是段落的中心句,也是扩写的中心,而供选择的三个人的经历即为论据。三个人的共同点是当处在“最恶劣的境遇中”时,都“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但三个人的经历又是有所不同的。这样可以同中求异,联系人物的生活背景去丰富其意蕴,更好地扩展语句。解题时还要注意运用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写出文采。
2.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人们长期争论不休,至今没有明确答案。但是有人另辟蹊径,从逻辑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写了一篇题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短文,并在文中给出了明确答案。下面是该短文中的三段文字,请顺着他的思路,再写一段话(60~100字),并给出明确答案。注意体现恰当的逻辑节奏和逻辑力量。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李春明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看似难以回答,其实,这是有明确答案的。
首先看鸡的来源,这一点解决了,问题就解决了一半。人类将捕获的某种野生禽类家养驯化,称其为鸡,而这种野生禽类肯定是产蛋的,即在鸡出现之前,已经有蛋了。那么问题解决了,答案是先有蛋,后有鸡。
如果将问题缩小,变为“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注意,是“鸡蛋”,而不是“蛋”。那么,答案是先有鸡,后有鸡蛋,因为我们把鸡下的蛋叫作鸡蛋。
【答案】(示例1)如果将问题扩展,变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也有明确的答案。因为蛋的科学称谓是卵,在鸡出现之前,肯定有其他动物已经能够产卵。那么,答案是先有蛋,后有鸡。
(示例2)如果是先有蛋,那么必须假设这只蛋在没有公鸡的情况下是受精蛋而且要在没有母鸡的情况下拥有适当的孵化温度等客观条件,并在蛋没有变坏之前变成小鸡。那么,这就不是进化,而是奇迹,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是先有鸡。
(示例3)如果是事实上的先后,任何人都回答不出来,但如果是概念上的先后,那么答案是先有鸡,后有蛋。因为这个问题中的“蛋”只能是鸡蛋,人们称它为“鸡蛋”,那么就一定是先有“鸡”这个概念,然后才可能产生“鸡蛋”的概念。
【解析】本题考查续写扩展的能力。材料第二段,从鸡的来源角度说明鸡是人类捕获的某种野生禽类经家养驯化后的产物,这种禽类肯定是产蛋的,即在鸡出现之前就已经有了蛋,所以是先有蛋,后有鸡。材料第三段,将问题缩小,把“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变为“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那么答案是先有鸡,后有鸡蛋,因为鸡下的蛋叫鸡蛋。由问题出发,能自圆其说即可。
3. 阅读下面的诗歌,续写第三节。要求内容相符,诗意连贯,格式相近。
劳动者
晨曦中
陇上的脚印唤醒沉睡的土地
一把老锄横亘山的肩膀
风中的稻草编织梦想
里巷间
叫卖的烟火炙烤人世的情节
一双筷子竖起人生百态
氤氲的香气升腾希望
有一种文明焊接未来
现实与理想的构造伤痕累累
你拆下部件用劳动拼凑
风雨捏合,完美杰作
【答案】本题中,第一节写到农民的生活,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如诗中所说,“陇上的脚印唤醒沉睡的土地”,他们安于现状,也享受宁静的生活。“一把老锄横亘山的肩膀”“风中的稻草编织梦想”。
第二节写到乡村的生活场景,“叫卖的烟火炙烤人世的情节”,人们过着平静的生活,享受着世俗的快乐,缓慢但幸福,就如诗中所说“一双筷子竖起人生百态/氤氲的香气升腾希望”。
而第四段中“有一种文明焊接未来/现实与理想的构造伤痕累累”,则是表明有外来文明的侵入,打破了乡村的宁静生活。据此可以决定续写内容是现代文明入侵了乡村生活,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就是农村中高层建筑的出现。据此可以续写“高耸的塔吊矗立在曾经的村庄”“高高的楼宇挤占梦想的领地”。
答案:
而如今 高耸的塔吊矗立在曾经的村庄 高高的楼宇挤占梦想的领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续写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续写诗歌的原则,再联系上下文续写。
续写诗歌,要注意联系上下文,续写的内容加入原诗歌中后,诗意要流畅,不能有跳出的感觉。
5. 请以“协和万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处理国际关系的理念”为开头,为上文续写一个段落。要求至少引用一句传统文化中的名言诗文,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20字。
【答案】《礼记》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所以,我国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国际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携手合作。也正因为如此,中国正在积极为全球抗击疫情贡献智慧和力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扩展语段的能力。解答时一般按以下步骤:先审题看题目有什么要求;确定扩展重点,抓住扩展重点来展开;扩展的具体手段有哪些,一般在这里加修饰成分、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本题的要求并不高,给出的几个词都是常见的意象,关键是抓住题中要求:按照题目要求表达相关内容。此题以“协和万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处理国际关系的理念”为开头,注意后面内容围绕“协和万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处理国际关系的理念”展开即可,注意至少引用一句传统文化中的名言诗文。
6 根据这首诗前三组诗句的内容和修辞,在画线处续写两组诗句。
微风
微风发出轻轻的呼唤/吻她淘气地搅碎的涟漪;
西天的云霞紫光灿烂/被落日吻得羞红了脸;
火焰毕剥地窜过树干/为了痛吻另一朵火焰。
而杨柳,__________/__________
那蝴蛛,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柔枝弯弯低垂,去回吻那多情的河水,翩翩飞舞着,吻别那依恋的花朵。
【解析】本题考查续写语句的能力。这道题属于情景式扩展,命题者设定情景或给出关键词语,要求考生根据这一情景或这几个关键词语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灵活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进行扩展。情景式扩展的基本方法是合理想象,使想象的内容符合规定的情景。此题注意结合“杨柳”“蝴蛛”的特点。
6. 请紧扣下面画线的句的观点,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的有关内容,运用排比的手法,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不少于60字。
“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不少名著都蕴含有尚和精神。
【答案】解析:画线句的中心词是“和”,因而我们要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中的有关“和”的内容,并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在答题时,要注意语意连贯,在规定的字数之内作答,同时要做到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语句通顺.
答案:《论语》中既有“礼之用,和为贵”的行事准则,也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谆谆告诫,还有“和无寡,安无倾”的社会理想,这部儒家经典蕴含了仁爱和谐的尚和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的关键是审清题意,注意答题要点的全面.
要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平时要指导学生多练习此类题型,多积累.
7. 根据所给句子,以“稻草人”为话题续写一段话。要求:①语言表达鲜明、生动、连贯;②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③50字左右。
夏天刚一转身,整装待发的稻草人就浩浩荡荡地出征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它们一个个精神抖擞,训练有素,手里挥舞着五颜六色的旗帜,在乡村农人的指挥下,纷纷走向庄稼地。
【解析】本题要求以“稻草人”为话题续写一段话,根据所给句子中“稻草人就浩浩荡荡地出征了”可知,后文所续写的内容应与稻草人“出征”的状况有关。考生可据此联想稻草人出征时的状态、出征的目的地等。注意“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50字左右”的要求。
8. 校园电台《新闻快递》和《时事酷评》栏目准备各招一名学生记者。请你根据如图的内容,续写一段话,推介张亮、李小明两位同学到合适的栏目。
校园电台
获悉你们《新闻快递》和《时事酷评》栏目要招收学生记者,我班______
推荐人:×××
×年×月×日
【答案】张亮同学议论类文章水平高,笔锋犀利,触觉灵敏,见解独到,做《时事酷评》的记者非常合适;李小明同学记叙类文章写得好,他笔触细腻,能及时捕捉到校园的新鲜事,适合做《新闻快递》的记者.
【解析】首先要认真读图,从中可以看出张亮的议论文写作能力比李小明强,而李小明的记叙文写作比张亮得分高,根据两人在写作上的特点,结合栏目需要,适当分析归纳,写出推荐理由即可.
答案:张亮同学议论类文章水平高,笔锋犀利,触觉灵敏,见解独到,做《时事酷评》的记者非常合适;李小明同学记叙类文章写得好,他笔触细腻,能及时捕捉到校园的新鲜事,适合做《新闻快递》的记者.
本题考查表文转换能力,也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观察图表,找到关键信息,然后进行归纳,从而得出答案.
图表与文字转换解题方略(1)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兼顾图表中的各个要素: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2)重视数据变化.这是材料的重要之处,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3)重视图表中一些提示,如图表下的“注”等.(4)审清考题要求.根据考题要求和提示性语言进行答题.
9. 请以“生命像一条河流”为开头写一段文字,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语言表达连贯,90字左右。
【答案】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要注意表达的流畅,不要出现病句,做这类题学生还要注意题干的要求,按要求作答即可。本题中可用河流的特点表达对生命的认识,至少使用两种修辞。
10. 在当我们没有足够的证据和事实依据来证明某件事时,我们往往会先用一个暂时还不是特别成熟的假设来推理,然后想办法进行验证。这种思维方式即假设思维。在议论文写作中,假设论证能针对上面所举的事,从反面进行假设,进而推论论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从而有力地论证中心论点。请用假设思维续写下面的议论段,50字左右。
现代文明以秩序为依托,而秩序则建构于规则之上,无论是系统化的法律条文,还是具有普世性的伦理道德准则,都闪耀着规则至高无上的光辉。规则规范了社会秩序,
【答案】假如抹去规则的存在,人类社会的混乱不堪可想而知。在现代文明成果日益成熟的当下,人类总也逃不脱、走不出规则的统治和引领。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续写扩展的能力。做此类题时,审清题目,按照要求组织语言,言之有理即可。本题中,用假设思维续写议论段,注意运用假设思维,写出推论。注意论证,语句流畅通顺。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11. 有人说:“有时候,拥有善良比拥有真理更重要。”请根据这句话的意思,续写一段文字。要求:续写的话与引文衔接自然,语言通顺。字数在70至90之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时时拥有真理,但是每个人都可以时时拥有善良。因为真理总是处于高山之巅,不是每个人都能到达山顶;而善良是开在人们身边的花朵,每个人都探手可取。
【解析】从题干看,主旨已经明确:有时候,拥有善良比拥有真理更重要。考生先要分析透彻这句话中的每一个词。“有时候”强调的是个别情况或特殊情况。这句话的意思:在特殊场合下,善良的谎言比诚实的真理更重要!可从生活中举一两个例子。
12. 以下面的语句为开头,续写一段话。要求至少引用一句名言,举出一个事例,段末引出结论。100个字左右。
《菜根谭》有句话:“处世让一步为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让”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美德。孔融让梨,折射出尊长敬兄的修养操守;鲍叔牙让利管仲,彰显出宽容大度的人格魅力;张英“让他三尺又何妨”,成就了“六尺巷”的千古美谈。为人懂得谦让,不斤斤计较,不锋芒毕露,内心定会云淡风轻,生活定会安宁幸福。
【解析】解答续写补充型扩展有三个关键点:
(1)读懂原句或原语段的意思,理清其结构。
(2)看清需要填充的内容的位置。位置不同,发挥想象的方向、话题拓展的方向也就不同。一般来说,对开头、结尾的填充,一般重在对话题的因果进行填充;在语段中间,重在对话题发展的过程进行拓展,如借助事例、对比手法等。
(3)发挥想象,合理拓展。这种题型在形式上介于仿写与扩展之间,要综合考虑与上下句的衔接、句式一致等问题。
13. 仿照画线句,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与画线句构成排比句。要求句式一致,字数相等,与上文语意连贯。
我站起来,走下台阶,独自微笑着、欢喜着。四下一个人也没有,我就觉得自己也消失了。天地间只有一团喜悦、一腔温柔、一片勃勃生气。我走向田畦,就觉得自己是一株恬然的菜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我举袂迎风,就觉得自己是一缕温柔的清风;我抬头望天,就觉得自己是一束明灿的阳光。
(示例二)我走向大海,就觉得自己是一朵翻腾的浪花;我走向森林,就觉得自己是一棵参天的树木。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和扩展语段的能力。仿句的原则是形似质新、形神兼备。所谓“形似”重在模仿,涉及到句式的特点、修辞的运用等。所谓“质新”意在创新,由考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营造新的意象,创造新的意境。形神兼备即仿句要体现文字表达与语言语境的和谐统一,要做到修辞运用正确,使之前后连贯流畅。本题仿写的时候要注意仿句式,为“我走向……,就觉得自己是一……的……,就觉得自己是一……的……”的形式,每句前后要关联,使用比喻手法。
14. 请以“协和万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处理国际关系的理念”为开头,为上文续写一个段落。要求至少引用一句传统文化中的名言诗文,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礼记》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所以,我国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国际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携手合作。也正因为如此,中国正在积极为全球抗击疫情贡献智慧和力量。
【解析】本题考查续写语句的能力。考生解答时要审清题干要求,明确对象,根据给出的首句,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去写。本题要求以“协和万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处理国际关系的理念”为开头续写句子,注意引用古代诗文,要联系疫情防控,句意连贯。
15. 根据下面文字的思路,合理展开想象,进行描述,续写语句。要求: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30个字。
秋天,柳叶变黄了。风一吹,这些叶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纷纷起舞,既像一只只美丽的黄蝴蝶,又像做着高难度动作的跳水运动员。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续写语句的能力。做此提示要按照要求,运用什么手法,采用什么句式,字数多少等,去合理想象续写。本题“合理展开想象,进行描述,续写语句。要求: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30个字。”其中两项硬任务,一.两种修辞手法。二.不少于30个字。可以这样写:纷纷起舞,既像一只只美丽的黄蝴蝶,又像做着高难度动作的跳水运动员。
转自:“高中语文教与考”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