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孙绍振四论“大单元/大概念”:理论方法和战略前途┃大单元教学

2023/7/12 15:56:03  阅读:192 发布者:

四论“大单元/大概念”:理论方法和战略前途

孙绍振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

   要:文本不是线性的,甚至也不是平面的,而是三维立体结构,由表层意象群落或叙事过程、中层情志的运动和深层艺术形式的特殊规范构成。有效的阅读乃是将每一层次的直觉转化为观念,直觉是无限丰富的,观念的形成需要综合与分析的结合,这是非常艰巨的,带着原创性的。大概念论者拒绝原创,离开分析,片面强调综合,在单元文本以外去“假设”“关联”,于是导致了“伪综合”。这就不能不背离以独特为生命的文本,甚至严重歪曲文本的思想。本文试以统编高中教材中的《老人与海》为例,探讨如何通过综合与分析,深入理解老人精神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由此再次呼吁,应该直接从文本分析概括,逻辑与历史结合,胸怀中华民族的精神智慧,奉献出具有原创性的、立体的文本解读,把建构中国语文教学流派之重任放在肩头。

关键词:三维立体结构;分析与综合;逻辑与历史;《老人与海》;原创性;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文学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批准号:22AZD068)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引用格式:[1]孙绍振.四论“大单元/大概念”:理论方法和战略前途[J].语文建设,2023(09):69-73+76.

一、从线性思维向点性的“伪综合”退化

“大单元/大概念”的阅读理论割断历史,以与我国千年文化传统和百年语文教学经验“迥然不同”的姿态,从西方引入,席卷中华大地。对其发展态势进行理性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当归因于缺乏文化主体自觉,对外来思想失去分析批判的自信。但这还只是表面的原因,深层原因是未能坚持实践真理论的世界观和“对立、统一、转化”的辩证法原则,因而不能看穿西方文论思维的软肋——单一的原因造成单一的结果,这种线性思维其实是幼稚的、粗浅的。

20世纪开始,西方前卫文论有所谓“语言论转向”,黑格尔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康德的真善美三元价值观念的学说甚至文学形象的基本范畴都被抛弃,而把语言作为构成文本的唯一要素。俄国形式主义流派甚至干脆消解了内容与形式的范畴,以语词“陌生化”阐释一切文本。日尔蒙斯基说得很直率:“诗的材料不是形象,不是激情,而是词。”[1]雅各布森说得更坚决:“诗歌性表现在哪里呢?表现在词使人感觉到词,而不是所指之对象的表示者,或者情绪的发作。”[2]美国新批评流派则把文本的分析仅仅归结为悖论、反讽等修辞手段。后现代解构主义更是把文本解读当成语词的解构和颠覆,其结果就是沦为文字的碎片游戏,他们的泰斗希利斯·米勒在《小说与重复》中也承认此做法。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中坦然宣告:她的著作“不建立趣味的标准”,也“无助于任何人建立艺术观念”,“不去教会他如何运用艺术中介去实现它”。所有文学的“准则和规律”,在她看来,“均非哲学家分内之事”,“哲学家的职责在于澄清和形成概念……给出明确的、完整的含义”[3]

本文来源:语文建设 2023,(09),69-73+76

转自:“小课题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