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类文本阅读阅读指导一 历史学是时间的科学
2023/7/12 15:16:16 阅读:78 发布者:
历史学是时间的科学
仅仅凭历史学家在研究工作中离不开时间这一事实,还不足以断言历史学就是时间的科学。只有当我们认识到,不论在历史学者身上,还是在历史研究的对象、方法和手段上,时间在历史研究过程中无处不在的时候,历史学才真正称得上是时间的科学。
社会中的任何存在都是历史性的存在,这为历史研究规定了时间界限。历史学研究人类文明的演变,文明有起源,仅就此而言,历史必然有一个时间上的开端。同时,自有人类以来,世界上有无数的文明起起落落,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列举了 21 个具有文明发展过程的社会,而在他那个时代,已知的原始社会的数量已经超过了 650 个。因此,凡历史性的存在,都有一个时间的终点。不论是文明,还是更加具体的历史事件和进程,在时间上都有开端和终结,在这个意义上,历史就意味着时间。所以,历史年代学就成为历史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辅助学科,它的作用就是把历史事件根据一定的时间顺序排列起来。目前流行的公元纪年方法,是在中世纪到近代初期逐渐地创立、完善和推广的。有了这样一种方法,历史上所发生的事件都可以井井有条地被安放在这条可以向前和向后无限伸展的时间之线上。而且,世界上不同地方在其曾经使用过的各种纪年法上的历史事件,都可以转换到这一线性的时序中。
这种以数字标记的线性时间,看起来客观、中性,其实不然。虽然每个以数字表现出来的年代,原本并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当历史学家在这些年代上开始编排历史事件的时候,这些年代就被赋予一定的意义。例如,476 年,是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年,这在西方的历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1492 年,哥伦布到达美洲,这一年被认为对近代历史发展有深远意义。这种被赋予了重要意义的年代,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几乎到处存在。历史学家对历史事件的选择和倾向性,使一些数字化的时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历史时间承载着意义这一事实说明,历史学家根据自己的价值观给历史时间确定性质,历史上的年代标记、时代和时期的划分,是历史学家有意识的活动所引起的结果。
(摘自俞金尧《历史学:时间的科学》)
主要观点梳理概括分析
第一段:历史学是时间的科学(中心论点)
第二段:分析原因(理论分析)
第三段:线性时间不是客观中性的(作者评价)标准的论证语段,五种功能句都有。
相关论述的判断
1.历史年代学以历史时间为研究对象,可帮助历史研究者用时间线排序不同时空的历史事件。
2.1492 年以数字来标记,本身是客观、中性的,但因与哥伦布到达美洲关联而具有历史意义。
3.如果我们没能认识到时间在历史学中已充分渗透、在历史研究过程中无处不在这事实,历史学就不是时间的科学。(错误,历史学是时间的科学是选文的中心观点。从逻辑角度讲,原文“只有当我们认识到,不论在历史学者身上,还是在历史研究的对象、方法和手段上,时间在历史研究过程中无处不在的时候,历史学才真正称得上是时间的科学。”是必要条件推理,否定前件就能否定后件,那么否定的后件应该是“历史学就不能真正称得上是时间的科学”)
下面这段改编歌词串联各个朝代,如同一部微型中国通史。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其体现出的历史时间的特点。(4 分)
周朝太长,一分成了双;春秋在竹简上,战国忙打仗。
秦灭六国,长城曾辉煌;因为那暴政,二世而亡。
汉在远方,西元前后伤;随风飘散,新的模样。
三国残,两晋殇,胡人模样已泛黄……
北风乱,夜未央,二十五史剪不断……
历史时间的特点主要在选文第二三段,分述如下。
1.历史时间有开始和终点;
2.历史时间承载意义
歌词串联各个朝代,如同中国通史,通史的历史时间具有连续性,是连续时间。所以还可以有
3.中国历史在整体上是连续时间。
依据上面的概括,再加上适当的分析的词句即是答案。
①历史性的存在有时间界限。中国历史以朝代和统治纪年,如周、秦、汉等朝代各有起点和终点。②历史时间承载着意义。歌词中秦国的灭亡,三国、两晋等时期的划分等都具有褒贬之意。③中国历史时间整体上是连续时间。“二十五史剪不断”体现了各个朝代前后相续。(4分。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
本材料选自2023潍坊一模语文试题。该试题的信息类文本阅读是一份很有训练价值的试题,值得大家一练。
转自:“语文习者”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