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2年版课程标准颁布之前,就已经有一线教师在探索和实践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了。这些自觉自发状态下实施的大单元教学,因为不同实践者的理解不同,呈现出来的目标追求和实践样态也各不相同。但是,这些教师的实践探索有一个共同的愿景——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2022年版课程标准颁布之后,很多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一线教师,都“喜欢”上大单元教学了。但是,因为对大单元教学的理解不同,导致的真实状况就是,喜欢是一回事,实践行动是另一回事。
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如何理解大单元教学,大单元教学的基本实践要求有哪些,都还没有达成一致性共识。
大多数大单元教学的探索和实践,都是基于研究和实践者的“个性化”认识和理解。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些来自于一线探索和实践者的理解和经验,不是想象的产物,而是有其课堂上的“成功”为支撑。
如此,至少在当下,我们可以很笃定地认为:大单元教学,不是必须的选择。因为,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成功”的教师,有很多并没有做大单元教学。
2 语文教育教学,最朴素的目标追求,就是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能写作,会写作。达成了这样的目标,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四个维度,就都得到了积极呼应和落实。
目标追求朴素,对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却很高。毕竟,过去和现在,真正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能写作,会写作”的语文教师和课堂,很少。
专业素养,关键是所秉持的理念和实践能力。
理念,既来自于多年实践经验的提炼,也来自于学科纲领性文件的指引。
学科纲领性文件,最主要的指课程标准。
对比一下2011年版和2022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我们会发现,课程理念的变化很大。
2011年版
2022年版
(一)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发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1. 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
2. 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
3. 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
4. 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5. 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
理念引领实践——从目标定位到具体落实。
研读2022年版课程标准,教师要深切认识到,当下语文课程的实施,强调真实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有目的性的语言运用实践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课程目标的重新定位,促使课程内容组织形式的变化,要求学习方式的变革。
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语文教学实施提出的建议,就是要重视知识和技能的结构化,要设计学习任务以整合内容、情境、方法、资源,要为学生安排有逻辑的、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体验,要帮助学生在运用实践中发现和体会学科知识技能的意义、价值,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如果一种教学方式之于新课标理念的落实、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是积极有效的,它就是值得实践和推广的。它可能是某些一线教师所理解和实践的大单元教学,也可能不是。
我和团队老师选择了我们共同理解的大单元教学,是因为我们在实践中看见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喜爱和期待,看到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3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教材单元在运用大单元教学理念和方式时,都收获了期待的成果。但这不是我们理解和实践的大单元教学本身的问题,而是课程设计和实施中,有些要素的定位和行动的落实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比如对理解性目标的提炼和确定,比如学习任务的设计,比如单元学习内容的组织和运用……
因为在与以往的教学方式比较时,大单元教学在学生语文素养发展上表现出优势了,我们才选择了它。将来,在进一步的实践研究中,我们会积累更多的经验和教训,对语文教育教学的理解会更成熟,成功的案例可能会被更多地创造出来。
但我们坚定地认为,大单元教学仅仅是多种选项中的一个而已——只要能够帮助学生学得更好和更好地学,一线教师可以选择的,不一定是大单元教学。
这个观点,我不会改变。
转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