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备课指导|多维联系才能学得通透,语文课堂如何建立多维联系

2023/7/12 11:11:15  阅读:60 发布者:

注:本文发表于《中国教师报》,作者-李竹平。

教学《我们奇妙的世界》,我先和学生一起读了《笠翁对韵》中的“一东”,初步发现大千世界的奇妙,再回顾前面学过的《燕子》《荷花》片段,感受具体事物的奇妙。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先有经验,激活了与生活的联结,新课的学习就有了更加广阔的经验背景,学生就能够在积极的心理境遇中建构新的学习体验。分别围绕关键词“一切”和“生命力”细读课文之后,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阅读单元内其他课文时,也要关注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有条有理地表达的。这样,学生就能够始终心系单元重点学习目标展开自我觉知的学习活动。学完课文后,我简单推介了《笠翁对韵》,又推荐了任众的《大自然笔记》,因为这本图文并茂的笔记,记录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大自然点点滴滴的奇妙。

这一课的学习,我引导学生至少做了这几个维度的联系:与传统文化作品《笠翁对韵》中有关自然宇宙内容的联系;与学过的相关主题内容的课文联系;与单元内其他课文建立联系;与相关主题的整本书相联系。

为什么要在一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多维度的联系呢?怎样进行多维联系呢?

首先,可以从联系中创生文本新的学习价值。任何一篇文章的创作,无论作者自觉或不自觉,都是以其广阔的认知背景和整体性的经验为基础的,在文本阅读中有意识地建立不同维度的联系,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读者揣摩、窥见作者创作的多重“秘密”。例如,学习清少纳言的《枕草子》,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拓展对比阅读林文月先生富有文言味的译文,既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四季之美》一文字里行间“闲适的生动”,又在文言与白话的对比中丰富了学生的语言体验,同时还了解到清少纳言的文章受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拓宽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培植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其次,可以从联系中催生“真学习”。真正的“学习”不是毫无章法的累积和叠加,而是用新的经验来改造旧的经验,其本质是“改变”。“改变”的方向和维度是多元的,语文课堂上,不同维度的联系和拓展,就是为了促成不同维度的“改变”。《太空生活趣事多》只写了四件趣事,“多”该如何理解?联系前面一篇课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学生就懂得了“多”并不需要都写出来,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去探索——当然,这也是课堂上读写结合的契机。这样的联系,就很自然地促成了学生阅读判断和理解的“改变”。再如,《我们奇妙的世界》,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课文《燕子》《荷花》《花钟》等,学生就对世界的“奇妙”有了更加丰富的体验,就能用发现的眼光去重新欣赏日常所见的事物……

再者,可以在联系中凸显单元内文本的“整合力”。每一个教材单元都是一个目标统领下的整体,单元内几个文本需要教师运用不同的组织方式形成“合力”,以帮助学生在有逻辑有层次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落实学习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单元内单篇文本教学时,有策略地引导学生与单元其他文本相联系,或丰富指向目标理解的学习体验,或进行方法、技能和理解的迁移。例如,学生通过《我们奇妙的世界》的阅读,理解了“从哪几个方面把‘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写清楚的”,就要很自然地联系《海底世界》《火烧云》,鼓励学生迁移探索后两篇课文的写作思路和条理性。学习《松鼠》,要联系前面一篇《太阳》,在对比中丰富对说明文的认识。学习《只有一个地球》,既要关联《古诗三首》,发现今天地球环境与千百年前的不同,又要联系《青山不老》,探索和发现保护地球环境的更多有价值的行动……

第四,可以在联系中创造丰富多彩的语文生活。语文学习,对于全国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属于母语学习。表面上看,母语学习的境遇无处不在,生活处处可以学习母语。但是,生活是庞杂的,生活中的母语学习是缺乏组织的,体验就是偶然和缺乏自主建构意识的。当特定的生活境遇成为母语课程生活的一部分时,其间的母语学习才是目标清晰的学习,才是让成长看得见的学习。正如新课标所指出的:“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综合效应。”所以,学习《我们奇妙的世界》,可以推荐阅读《笠翁对韵》,而推荐阅读《大自然笔记》这类的书籍更重要。学习老舍先生的《猫》,不妨让学生接着阅读更多以猫为抒写对象的文学作品,还可以一起欣赏相关的美术作品……

毋庸置疑,积极建构多维联系的语文课程,为儿童全生活着想,是教师必须遵循的重要的语文教学一线逻辑之一。只有积极进行多维联系,才能帮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才能学得通透。

大单元教学追求大概念的理解,更离不开多维联系。

转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