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慧聚 共享 行远——许昌实验小学开展“适合教育”体系重构研究阶段性总结交流活动(二)

2023/7/12 10:24:18  阅读:66 发布者:

202373日下午,“适合教育”体系重构研究之治理体系构建、课程体系构建、社会支持系统构建研究项目组的阶段性汇报继续进行。

治理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组分别从总体框架、研究过程、阶段性成果、学习体会四个方面来汇报一年来的研究历程。骆新杰老师通过介绍研究背景、研究基础、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来呈现项目总体框架,阐述了如何通过制定《许昌实验小学章程》《许昌实验小学发展行动纲要》和构建学校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典型案例集,实现构建许昌实验小学“适合教育”治理体系、推进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

张艳丽老师介绍了项目组一年来的过程性研究。从文献研读、提供理论支撑,到集体研讨、碰撞思想火花,再到多维调研、彰显章程特色,最后深耕细作、共绘章程体系,最终完成《许昌实验小学章程(修订稿)》。

杨变红老师重点谈了项目组一年来取得的显性成果和隐性收获。“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管理与治理有什么异同?”“章程在学校治理体系中的价值是什么?”研究过程中的思考使项目组成员对“治理体系”的整体认知有了很大提升,形成了具有许昌实验小学鲜明特色的《许昌实验小学章程(修订稿)》。

有学习,有研究,有成长,张高非老师分享了自己从开始的茫然不知所措,到后来结构清晰、豁然开朗的成长历程。理论学习、实践解读、思维碰撞,让他对学校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研究有了许多新的思考与感悟。章程初稿由厚变薄,经历了五次修订,每一次修订都是对参与者学习能力和科研精神的提升和激发,更是对学校文化、制度、精神内涵的再学习、再认识、再领悟。

河南大学姚松教授围绕“为什么要制定章程和纲要”“下一步研究的计划和展望”两个话题来分享治理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组的整体工作。姚教授讲到,制定《许昌实验小学章程》的目的是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一个高效的制度平台和合理的运行结构,对学校关键主体进行约定,明确其职、责、权的边界,为学校各方的权力运行提供依据。通过制定、实施学校章程和行动纲要优化学校的治理结构,提升学校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章程制定的过程是一个“再发现”的过程,发现学校长期以来积淀的显性制度和规章,还要发现隐性的文化,即学校特有的行为约定和文化精神气质,章程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概括总结提炼,形成能体现“适合教育”理念,彰显许昌实验小学特色与个性的制度和结构。

河大专家团队王慧君教授以《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校本化研究》为题,和老师们分享了课程体系构建项目组一年来的研究历程。课程体系构建项目组以国家中小学课程建设总体指导思想为方向,以课题研究为抓手,通过实地考察、教师座谈、进班听课、文献研究等方式,进行“适合教育”理念下的学校课程构建。王教授为大家解读了“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国家课程校本化”“跨学科教学”“主题教学”五个核心概念,重点对许昌实验小学课程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实施探索现状和典型案例,明确了当前学校课程研究的总目标是完善学校课程结构体系、打造“适合教育”精品课程(课例),提出了当前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并对第二、第三阶段应开展的核心工作给予了具体的指导。

课程组核心成员宋丽媛老师着重解读了语文、数学和德育课程的课程纲要。其中,语文学科《阅读与鉴赏》课程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践。在专家的指导下,课程组成员基于课本、生本和校本,梳理课程内容,进行教学设计,选编阅读教材,提供教学建议。《趣味数学》课程纲要以“趣”引导,在内容设计、资源开发和评价方式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技能、思想和活动经验。“百合花开”德育课程结合地方本土文化和社会资源,注重年级纵向衔接、家庭社会横向整合,整体上分为“班本、主题、节日、即时”四大领域。

课程组核心成员王梦龙老师结合具体事例,重点解读了体音美和创客教育课程纲要。其中,体育分项教学项目组成员以各个专项运动技能的教科书为指导,针对学生年龄特点,精选教学内容,逐渐形成“体育分项教学”校本课程。音乐校本课程以国家课程为主体,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教师特长,分年级设置课程,带给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的愉快体验。美术学科开设“泥塑”“书法”“中国画”等课程,发展学生的审美感知、文化理解、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多方面的素养,引导学生丰富审美体验,增强文化自信。

社会支持系统构建研究项目组成员代表刘梦莹老师从选题依据、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成果四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了项目组取得的一些阶段性研究成果,希望通过课题的研究,促进家庭、学校、社会有机融合,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使每位学生都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刘梦莹老师说:“期待我们和河大专家继续携手同行,努力过好教育的日子。”

河南大学教师王晓芳博士详细地介绍了项目组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思路,并对研究成果作了补充说明。她指出了前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在“适合教育”理念下我校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需要做好理念和行动上的双重准备,并从学校、教师层面为我校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提出合理建议。

项目组的各位成员也依次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王鹏飞老师通过梳理项目组一年来的会议记录呈现研究工作的进程,王麟老师分享了自己通过阅读文献等多种方式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沟通技巧和自学能力。张金、李敬丽、彭彩霞老师谈到,研究活动使自己有了更多聆听专家名师分享、获得实践经验、提高育人能力和专业写作能力的机会,深刻体会到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周佳宁、何晶晶老师讲到,与优秀的教师、团队同行,能激励自己更快成长,做好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组织者、协调者。

充实的一下午,满满的4个小时,3个项目组的分享从不同角度映射出了河南大学和许昌实验小学“适合教育”体系重构研究大团队一年来的工作、成长、收获、成果。大家真切地感受到河南大学各位专家教授为“适合教育”体系重构研究倾注了大量的精力,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科学规划,更能感受到各项目组核心成员在研究过程中的思想蜕变与专业成长。科研的魅力也吸引了更多老师主动以重要参与者的身份融入到许昌实验小学“适合教育”体系重构研究之中来,汇聚成更加磅礴的成长前行力量。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我们充满信心,我们一直在路上!

本文作者:刘裴  李晓丹  张金

转自:“许昌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