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解读新课标,把握新航向------《法治教育》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二)

2023/7/12 9:55:28  阅读:89 发布者: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第四部分“课程内容”中7~9年级是初中年级段。依据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能力,本学段共设置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等五个主题。保定市初中道德与法治朱永辉名师工作室,依据五大主题,结合内容要求和教学提示,整理出了与与每个主题相关的教材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仁的教学工作能够有所裨益!

《法治教育》(二)

顺平县第三中学 王聪敬

 

学习

主题

  内容

 要求

相关知识点

 

法治

教育

 

 

 

 

·认识基层民主制度对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作用。

 

 

 

 

1.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容及地位。(1)内容:由居民或村民分别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2)地位: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

3.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区别:性质、产生方式、决策程序、监督与管理

4.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

(1)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2)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5.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

1)民主选举:地位、要求、意义

2)民主决策:地位、要求、意义

3)民主监督:地位、要求、意义

6.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

1)选举民主(2)协商民主

 

 

法治

教育

 

 

 

 

 

 

 

 

 

 

 

 

·认识主要国家机关,理解权力是由人民授予的,行使权力必须受法律的约束。

1. 国家权力机关

性质、组成、地位

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性质、产生、条件、任期

职权:公布法律、发布命令;任免权;外事权;荣典权。

3. 国家行政机关

性质、组成、职权

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

(1)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的有关法律、决议和决定。

(2)各级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本级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与人民的关系: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是人民授予的。行政机关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

如何行使职权?

1)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

2)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3)必须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

4. 国家监察机关

性质、构成、监察范围、职权、工作机制

职责:监督职责(首要职责);调查职责(经常性工作);处置职责。

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

1)国家监察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国家监察委员会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由本级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同时还对上一级监察委员会负责,受它监督。

5. 国家司法机关

人民法院(审判机关):性质、组成、职权、工作原则和意义。

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机关):性质、组成、职权、工作原则和意义。

6.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

7.政府及工作人员在行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学习

主题

内容

要求

相关知识点

法治

教育

 

 

 

 

 

 

 

 

 

 

 

 

 

·认识民法典对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意义。

 

 

 

1.人身自由的内容、地位和重要性。

1)内容: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2)地位: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3)重要性: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

2.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法律依据

侵权表现:非法拘禁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3.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原因、法律依据、内容

4. 住宅不受侵犯

5.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法律依据、检查条件

6. 财产权

重要性: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及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财产。

法律依据: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内容: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

 

 

 

 

 

 

 

 

法治  教育

 

 

 

 

 

 

 

 

 

 

 

 

 

 

 

 

 

 

·认识犯罪的基本概念,了解刑罚的主要类型;认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培育和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自觉抵制校园欺凌和违法犯罪行为。

1. 犯罪的含义、基本特征和法律后果

(1) 含义: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2) 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最基本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犯罪的三个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3) 法律后果: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

2.刑罚的含义和种类

(1)含义:刑罚又称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2)种类: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和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3.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未成年人不得有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1)不良行为:吸烟、喝酒;多次旷课、逃学;无故夜不归宿、离家出走;沉迷网络;与社会上具有不良习性的人交往,组织或者参加实施不良行为的团伙;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参与赌博、变相赌博,或者参加封建迷信、邪教等活动;阅览、观看或者收听宣扬淫秽、色情、暴力、恐怖、极端等内容的读物、音像制品或者网络信息等;其他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的不良行为。

2)严重不良行为:结伙斗殴,追逐、拦截他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等寻衅滋事行为;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者弩、匕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殴打、辱骂、恐吓,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盗窃、哄抢、抢夺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传播淫秽的读物、音像制品或者信息等;卖淫嫖娼或者进行淫秽表演;吸食、注射毒品,或者向他人提供毒品;参与赌博赌资较大;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法治教育

 

 

 

 

·辨别媒体的不良信息,了解网络环境中如何保护未成年人隐私等合法权益。

 

1.能辨别歪曲事实、误导大众的信息;不随意宣泄情绪,谩骂、中伤他人,侵犯他人人格尊严;能辨析网络诈骗,侵害他人利益;发布暴力、色情、危害社会稳定的信息。

2.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1)个人的电子邮箱、网络支付及银行卡等密码要有差异。

2)妥善处置快递单、车票等包含个人信息的单据。

3)不要随意地填写问卷,不随意留联系方式。

4)电脑要安装防火墙,不要随意打开陌生邮件等。

 

 

 

 

 

 

 

 

法治教育

 

 

 

 

 

 

 

 

 

 

 

 

 

 

 

 

 

 

 

 

 

 

.了解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一共七章,一共七十条。了解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三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第四条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第五条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六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2. 为建设美丽中国,践行哪些低碳微行动?

1)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养成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物的文明习惯。(2)从日常小事做起拒绝购买过度包装产品,选购无包装、简易包装、大容量包装产品;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选购和使用可再生材料制品;节约粮食,减少浪费,适当点餐,践行“光盘行动”;绿色出行,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出行,多骑自行车;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垃圾分类好习惯(3)青少年要认真学习环保知识,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自觉贱行绿色(4)增强法治意识,及时制止或举报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5)为建设美丽中国积极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

 

 

 

 

 

 

 

 

 

法治

教育

 

 

 

 

 

 

 

 

 

 

 

 

 

 

 

 

 

 

 

 

·认识国家主权的内涵,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知道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1.国家利益及国家核心利益的内容

1)国家利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

2)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2. 维护国家利益的原因

(1)国家利益是广大人民最根本、最长远的利益。(地位)

(2)国家利益关系民族生存、国家兴亡。

(3)维护国家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4)维护国家利益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4.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在我们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1) 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者相辅相成。(2)人民利益只有上升、集中到国家利益,运用国家的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3)国家利益只有反映人民利益,依靠人民艰苦奋斗,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4)在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

5.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的关系。

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

(1)国家利益是整体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是局部利益。整体利益照顾到了大多数人民的长远需求,符合大多数群体的利益。

(2)从根本上说,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是一致的。

6.如何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1)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心怀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对危害国家利益、威胁国家生存和发展的行为时刻保持警惕;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学习,提高素质,为维护国家利益贡献力量,用理性、务实、文明的心态,合法有序地表达爱国情感,维护国家利益。

2)自觉捍卫国家利益。为了国家利益,有时不仅需要放弃个人利益,甚至要献出自己的生命;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捍卫国家尊严,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积极维护国家团结稳定的局面。

4.国家安全的内涵。

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可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5.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1)国家安全是实现国家利益最根本的保障,关系人民幸福、社会发展进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3)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

6.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

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

7.公民应怎样维护国家安全?

1)积极承担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树立国家安全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自觉维护国家安全;通过各种方式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智慧和力量。

2)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认真学习有关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治意识;严格遵守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律规定,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定义务。不断增强防范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善于识别危害国家安全的各种伪装,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法治教育

 

 

 

 

 

 

 

 

 

 

 

 

 

 

 

 

 

 

 

 

.了解主要国际组织,理解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的意义。

1.当今的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2.当今的时代潮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3. 人类为谋求和平采取的方式措施及我国对维护和平的态度。

1)方式:以和平谈判代替武力解决争端。

2)措施:①成立联合国,不断建立健全维护和平的机制;②派驻维和部队;③签署核不扩散条约等。

3)我国对维护和平的态度: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难点问题,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4. 当今世界的态势。

1)世界整体上维持和平的态势,但战争的阴影从未远离。

2)局部战争与冲突从未间断,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民族问题、宗教冲突、领土争端和恐怖主义等威胁和平的种种因素依然存在。

5.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因。

1)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

2)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需要解决许多全球性问题。

3)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事不关己的态度,相互推诿、逃避责任的行为,将导致问题更加复杂,积重难返,造成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恶化,甚至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

4)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成为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

6.主要国际组织及作用(来自百度)

主要国际组织:国际组织分为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间组织,也可分为区域性国际组织和全球性国际组织。政府间的国际组织有联合国、欧洲联盟、非洲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世界贸易组织等;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有国际足球联合会、乐施会、创行、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国际红十字会等。此外,还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独立国家联合体、非洲联盟、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等。这些国际组织在当今世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用:(1)为成员国展开各种层次的对话与合作 

2)管理全球化所带来的国际社会公共问题  

3)在成员国之间分配经济发展的成果和收益  

4)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和经济争端

5)继续维持国际和平  

6)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渠道和推进器

 

转自:“初中道德与法治朱永辉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