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力尽不知热,成长且等清风来——记广东省基础教育初中信息技术(揭阳)学科教研基地第三次研修
2023/7/12 9:26:33 阅读:75 发布者:
夏之美,在于积蓄和勃发;教之美,在于钻研与提升。2023年7月5日,广东省基础教育初中信息技术(揭阳)学科教研基地在负责人方少芹老师的组织下迎来今年的第三场研修活动。本次研修着眼于物联网实践与探索的学习以及素养导向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研修伊始,基地成员就纷纷畅享自己在过去一学期践行新课标的感受、遇到的困难以及开展人工智能教学的收获,伙伴们的分享与相互解惑让人感叹优秀团队的温度、高度与广度,小伙伴吴标的一句“不但要落实课标,还要升华课标”说出了团队的责任与心声。
从新出发 万物互联
分享会后,佛山市顺德区教育发展中心信息科技教研员刘良欣老师为基地伙伴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新课标落地的思考与实践》的讲座。刘老师从“学习新课标,感悟新理念”“践行新课标,尝试新教法”“关于研读新课标过程中的困惑”三个方面,站在“以素养的形成为终点而非任务的完成为终点”的高度上,分享了自己带领顺德区信息科技教师落实新课标的思考与做法:一是基于真实情景,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二是将大任务分解为课时小任务;三是课时教学设计关注如何形成素养;四是以计算思维的培养作为素养导向教学的抓手。刘老师还以设计潮汐种植系统为例展开大单元教学的探讨,在反思交流环节刘老师提出“去情境化——再情境化”的观点,通过去情境化中问题的抽象提炼出思维方法,然后在再情境化中迁移知识,形成学科核心素养,以此升华凸显课程的思想性与科学性。
6日上午,魏烁佳老师为团队带来《物联网实验平台与应用》的专题讲座。魏老师以出差途中通过物联网帮女儿为蘑菇浇水的经历为例子,展现了物联网的魅力。在介绍物联网的概念后,魏老师根据自主可控的原则向伙伴们推荐了部分物联网软硬件平台。随后,魏老师重点介绍了主控板、传感器及网络数据平台,并带领伙伴们从易到难动手实践。在完成“设计一个智能家居设备”时,伙伴们完成了认识过程与控制、物联网编程平台的学习;在完成“利用物联网平台收集数据,收集本地区一天的气温及温度数据”的探索时,伙伴们掌握了如何利用传感器及云平台采集数据、分析数据……最后,魏老师通过综合任务“利用微信小程序实现智能家居远程控制”,指导伙伴们探索物联网的综合应用,实现手机远程物联控制。这场“物联网实验平台与应用”的学习,既让伙伴们充分感受物联网作为教学载体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也激发了伙伴们开展物联网教学的兴趣与信心。
专家指导 开阔视界
继物联网实践与探索的学习之后,人工智能教学研究闪亮登场。基地老朋友,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信息技术教研员、特级教师陈明宏老师不顾酷暑,专程来到揭阳,为伙伴们带来题为《重算法,强思维,深融创——基于“1+2”课程体系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探索与思考》的专题讲座。
陈老师开讲即强调他所主持的中山学科教研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立徳树人、五育并举、重核心素养、育数字人才,陈老师还介绍了中山学科教研基地建设的路径——研读新课标、研建新课程、研发新教材、研磨新课堂、研构新教研,陈教师的介绍开阔了伙伴们教学教研的视界。
随后,陈老师从“‘1+2’课程体系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开展思路”“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思考”三个方面和伙伴们展开交流。陈老师旁征博引,从新课程标准的颁布、课程的定义和课程的类别出发,结合信息科技学科的特点,指出构建“1+2”信息科技课程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细致分析信息科技“1+2”课程体系的实施方式。陈老师一一介绍基础性课程、实践性课程、思维性课程的开展方式、内容框架、丛书支持等,这些内容无疑给伙伴们践行新课标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讲座中,陈老师结合中山信息科技教师开展人工智能教学的优秀教学案例,指出不同学段的人工智能教学在培养学生素养目标上是不相同的——在小学高年级,学生感知体验智能化工具,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在初中阶段,深化原理认识,学生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在高中阶段,学生从应用智能化工具到编程调用智能化工具……不同学段呈现着螺旋式的提升,陈老师强调人工智能教育的开展要聚焦新课标、关注学段特征,做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衔接。
在讲座中,陈老师还向基地伙伴们赠送了珍贵的礼物——两套由陈老师主编的人工智能系列丛书。
共读共研 领悟素养
7日上午,教研基地进入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学习之旅,基地负责人方少芹老师为伙伴们带来主题为《素养导向的教学设计——为真实性学习而教》的讲座。方老师首先请基地新成员温金洋老师分享一节优质课《魔术表演》。只见温老师将精彩的魔术表演、生动的教学语言以及有趣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融合,温老师的课博得了在座伙伴的阵阵掌声。紧接着,方老师向伙伴们展示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评价标准,方老师分别从教学对象及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文档规范等方面展开介绍。方老师指出,面对教学设计,重点要考量的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否落到实处。随后,方老师以生动的案例向基地伙伴们介绍了真实性学习、高通路迁移、大概念教学,并指出大概念教学要以单元为单位来实施。随后,方老师分享了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生活中的物联网》,通过观摩案例,伙伴们对大单元教学有了初步的了解。最后,方老师还带领伙伴们共读《教案的革命——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这本书的部分章节,引导伙伴们根据阅读内容谈感受,并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伙伴们在共读共研中,对素养导向的教学设计不知不觉有了自己的理解和领悟。
指点文字 醍醐灌顶
为使基地成员能够写好研究论文,提升论文写作技能,7月7日下午,教研基地主持人方老师特邀深圳市龙岗区教师发展中心吴向东老师为伙伴们开设专题讲座——《研究论文:寻求突破与创新》,吴老师的讲座为伙伴们厘清了论文写作的思路与方法,让伙伴们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讲座伊始,吴向东老师以一线教师的知识特征和论文写作常见问题为引入点,道出了伙伴们写作时遇到的问题,勾起了伙伴们听讲的兴趣。随后,吴老师从“什么是案例”“如何进行案例分析”“案例分析的程序”三个方面进行介绍,让伙伴们对案例分析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让伙伴们对论文写作有更明确的方向,吴老师分享了《为什么简单的想法学生不接受——基于数学理解的教学案例研究》《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的背景、观念、设计和案例》以及《为创作而教: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的教学方法》三篇文章,有条不紊地带领伙伴们感受论文写作的思路和方法。在分享过程中,吴老师不断与伙伴们进行互动,结合伙伴们的教学实际,挖掘论文写作新思路。
吴向东老师在讲座中告诫大家要“先做事,后码字”,激起了伙伴们的共鸣。伙伴们纷纷表示,要努力做到研前有准备,研中有碰撞,研后有思考,而后才撰写出有水平的研究论文。
研修的最后,伙伴们纷纷道出自己的感受与收获。小伙伴敏珊说:“每次参加培训,就像带着一个空杯子过来,回去的时候杯子满满的,感觉快要溢出了!”的确,三天的研修,“力尽不知热”,收获满满的同时,伙伴们也感受到了无尽的压力!但成长就是这样,想要让这座城市的孩子们建立专家思维,想要让孩子们的学习真实发生,就必须倾情付出。
且等清风来……
转自:“广东省初中信息技术教研基地”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