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专题 | 项目化设计,让童话教学儿童化——以《宝葫芦的秘密》为例

2023/7/11 18:16:12  阅读:127 发布者:

项目化视域下的儿童问学课堂总是以儿童的视角为第一视角,用项目推进的方式,引导儿童自主持续建构,实现儿童的思维发展和素养提升。项目化视域下的儿童问学课堂在进行童话教学时,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如何设计任务活动?来让儿童感受童话,创编童话,下面以《宝葫芦的秘密》教学为例,探究儿童问学课堂项目化实施背景下的童话教学。

一、以儿童的视角,确立学习的任务

教师在进行学习活动的设计时要能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关注儿童思维水平及学习兴趣。以儿童的视角来确立学习任务,才能更好地激励儿童参与学习活动。

(一)关注联系

语文教学要关注新旧知识的联系。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是第二次出现的完整童话单元,通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童话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感受过童话的丰富想象。再遇童话,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发现的方法,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展开学习。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交流的方式回溯童话的魅力,再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单元的单元导读页,发现“奇妙的童话”这一短语多次出现,从而明确本单元学习的核心任务为“感受童话的奇妙”。

(二)紧扣习题

学习任务的确立还要紧扣课后习题。《宝葫芦的秘密》课后习题如下:“默读课文,说一说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奶奶给王葆讲了哪些故事?选一个,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讲给同学听。”两道习题,一个指向读,即理解课文中宝葫芦的奇妙和王葆的形象特征;一个指向写,即根据故事内容创编故事,整体指向的是儿童读写能力的提升,其核心都是理解“童话的奇妙”。

(三)把握学情

项目化视域下的儿童问学课堂,用问学单引导学生课前预习。教师整理学生问学单,了解学生心中所问,确定教学任务。课前,笔者通过“问学单”,收集到以下问题:“我为什么要让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宝葫芦的秘密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文中的我总是没有好运气?”这些问题,关注文章内容,贴合本篇童话教学重点,且都指向“童话的奇妙”,因此具有可探究性。

基于以上三点,从儿童的视角出发,笔者确立了本课学习任务:通过感受宝葫芦的奇妙和王葆的形象特征,了解《宝葫芦的秘密》这则童话的奇妙。

二、用儿童的思维,理解童话的奇妙

学习任务的设计,要从儿童的思维出发,更要设计有趣而操作性又强的活动,促进学生学习。因此,笔者设计了以下学习任务群。

(一)学习任务一:感受宝葫芦的奇妙

“问学单”上,有学生提出问题:“课文题目是宝葫芦的秘密,为什么课文中却没讲宝葫芦的秘密是什么?”学习任务一的设计,就以学生的问为抓手,设计探究性活动,带领学生走进文字,感受宝葫芦的奇妙。

设计学习活动如下:1. 独立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究竟有没有写到宝葫芦的秘密是什么?圈画出重点字词,写一写自己的感受,时间:5 分钟;2. 在组长的组织下,展开小组交流,依次发表看法,时间:3分钟。

独立自主的思考,是小组交流高效率、高参与率的保证。合理的任务时间分配,符合项目化学习对于任务时间的要求,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思考,提高探究效率。经过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学生重新认识了宝葫芦的秘密:1. 宝葫芦来历奇妙,竟然和神仙、龙宫有关;2. 宝葫芦作用奇妙,即想要什么就有什么;3. 宝葫芦的主人各不相同,很奇妙。这些奇妙,就是宝葫芦的秘密,也是童话奇妙的体现。

(二)学习任务二:感受人物的奇妙

童话故事的奇妙也体现在人物的塑造上。故事的奇妙体现在人物的经历和特点上,所以,我尝试引导学生从特点和经历两方面来感受人物的奇妙。

1. 感受人物性格的奇妙

这则童话故事,人物性格特点的奇妙,就在于他的普通。因此,笔者设计以下学习活动:默读课文,试着用一个词来形容王葆,并说说原因。时间:3分钟。学生通过默读,总结出如下词语:普通,调皮,听话,想象力丰富,任性。这些词语,展现的就是一个普通男孩的形象,和其他童话故事不太一样,这就是人物特点的奇妙。

2. 感受人物经历的奇妙

这个普通的男孩身上,又有怎样奇妙的经历呢?活动要求如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王葆身上发生的哪件事,让你感到最奇妙?时间:3 分钟。有的学生发现王葆竟然听了十年宝葫芦的故事,很奇妙;有的学生发现王葆做任何事都不顺,很奇妙。两个小活动,把主人公奇妙的经历留在了学生心中。

(三)学习任务三:激活学生阅读奇妙故事的期待

1. 预测与质疑

预测是学生已经掌握的阅读策略,童话的教学要运用预测策略,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本篇课文是《宝葫芦的秘密》这本童话著作的开端部分,教师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由已知去预测未知,由一篇课文引向整本书阅读。

笔者设计的学习活动如下:回顾预测的方法,根据课文内容,猜一猜接下来会发生哪些奇妙的故事呢?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有序交流。时间:4 分钟。虽然学生都预测王葆得到了宝葫芦,但对于得到的方式和使用的方法却各有不同。在听取了学生的交流之后,引导学生质疑:“听了这么多同学的猜测,你又产生了哪些问题?”学生提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宝葫芦会不会离王葆而去?”“王葆得到宝葫芦真的是好事吗?”“有没有哪些事是宝葫芦做不到的?”这些问题,激活了学生阅读奇妙故事的期待,将课堂的学习引向课外的阅读。

2. 阅读与验证

整本书阅读用预测激活儿童的阅读兴趣,更可以通过验证来提升阅读的动力。笔者在阅读初期,布置以下阅读活动:①根据每一章节的内容,给章节列一个合适的小标题;②阅读的时候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写得最妙的地方,或者有疑惑的地方写一写自己的批注;③每天和同伴或者父母交流阅读感受。活动成果的呈现以小组成员互相评议和规定时间的集体交流形式展开。

当然,阅读的过程也是验证质疑的过程。在教室板报的布置中,专门留出一块版面写下学生的质疑和验证。我还利用每天语文课前的5分钟,是学生自由交流自己预测和验证的结果,在此过程中提升了对整本书把握的能力,学生不断被童话的神奇所吸引和惊叹。

三、用儿童的方式,展示童话的奇妙

项目化视域下的儿童问学课堂,重视成果展示。展示活动,同样以任务的形式展开。任务要引导学生用语文的方式表现感受到的奇妙,同时也要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任务要求:“任选一种方式,展示《宝葫芦的秘密》一课的奇妙。方式 1:创编故事,可以扩充奶奶讲述的宝葫芦的故事,也可以想象王葆得到宝葫芦之后的生活;方式 2:讲述故事,结合所学的复述的方法,用讲述的方法表现你印象最深刻的情节的奇妙;方式 3:表演故事,将故事中的一个情节改编成小剧本,小组合作表演,展示奇妙。方式 4:自选方式。”方式 12,以个人形式展示,方式 3 以小组形式展示,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以寻求展示过程中,学生之间形成共鸣,提升对故事奇妙的感受。

三种形式的展示活动,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将讲台交给学生,体现了儿童问学课堂项目化实施对儿童天性的保护,也使得童话教学更富童趣、更有童真、更具童心。(作者单位: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项目化学习视域下儿童问学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HA210388)研究成果。】

转自:“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