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成果。 该课题的10名和形成员,由中学高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小学一级教师组成,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年龄结构合理。其中大市教育学会会员2名。 县骨干教师1名, 县教坛新秀2名。近几年来,这些同志在县级以上交流、获奖、发表的论文有116篇,23人次在县市级教育教学比武中获奖。课题组绝大部分同志多次参加过我校的“九五”、“十五”立项课题的研究,有着参与课题研究的经验和实力,在科研中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经验。其中,以这些同志为主的“十五”课题《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措施研究》获大市优秀成果奖。县电视台、市《教育研究》杂志、《服务导报》曾多次报道过我校的教科研工作。 2、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 围绕本课题,我们开展了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摸清了我校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现实依据和理论支撑。 我们组织了课题组成员,一方面整理参加“九五”、“十五”课题研究,积累的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另一方面,我们查阅、学习了大量的文献。如《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文化史概要》(谭家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大学人文教育与人文课程》(谭伟平著,湖南人民出版社)、《读经》(胡晓明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并上网(如http://www.confucius2000.com/index.htm等)搜集了相关资料。进行整理、消化、吸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借鉴。 我们邀请了有关专家(县文史研究专家、县市教科研专家),对本课题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和理论指导,确保本课题规范、科学。 3、完成任务的保障条件。 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多年来,我们一直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我校的经典诵读,作为素质教育的成功经验,载入市素质教育经验集《适应和超越》(北京大学出版社),我校的珠心算、百灵鸟艺术团更是蜚声大江南北。我们学校退休老校长 ,系市政协委员、文史研究专家,多次回校作专题报告,指导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们积累的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经验,搜集了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资料。 学校硬件设施在农村小学中处于一流,系市十佳校园,江苏省实验小学。学校有教学大楼、校园网(千兆光纤接入),配有图书室(市优秀图书室),订有70多种教学杂志,并有专门的阅览室,图书室藏书25000册。学校为课题研究预算了专门资金(分为自筹和上级拨款,计一万五千元整),为课题研究提供经费保障。 我校领导历来十分重视教育科研,本课题由分管教科研的教科室主任亲自挂帅,学校校长室具体协调。学校将在人、财、物、时间等方面给予课题组大力支持。 建立机制,定时间,定地点,定研究内容,保证课题研究落到实处。 我们将充分发挥专家引领作用,聘请省市县教科所的专家作为研究顾问,充分发挥专家组的把关作用、指导作用和辅导作用。 尽管我校教师有着良好的教育教学素养和教育科研基本功。但为了确保本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我们仍将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研究教师的素质,确保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