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小 教研】用好教材,训练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绣湖小学二年级语文教研
2023/7/7 17:31:14 阅读:149 发布者:
用好教材,
训练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重点指向思维能力的发展,即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等思维方法,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等思维品质。
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含《大象的耳朵》《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小毛虫》四篇精读课文,每个故事指向不同的人生道理,可以成为学生阅读能力、思辨能力发展的着力点,比如:劳动创造美好,懒惰带来麻烦;坚持自己获得成功,怀疑自我寻烦恼;世界万物都存在着变化。同时,这四篇课文都对学生能力发展提出了相同的要求,比如读好不同的句式、不同的角色;认识不同动物的特点及习性;理解并积累词语、识记并会写生字;发现情节之间的联系或者发现故事重复推进结构的奥秘、续编故事等等。
看一看
《大象的耳朵》一课教学中,王燕玲老师以识字教学为重点,以朗读为主要手段,以说话为语用途径,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接触文本,通过语言实践活动走进文本世界。在指导朗读的时候,紧扣疑问句进行突破,通过两个问句的对比梳理出句式特点,形成学生的结构化认识再进行朗读指导,进而实现创编。同时出示三个标准,帮助学生展开说话练习,通过自评、互相,体现教学评一体化。
朱丽凤老师以开火车复习词语导入课堂,展开《蜘蛛开店》第二课时的学习。引导学生回想蜘蛛三次开店的过程,完成思维导图;接着学习蜘蛛卖口罩的故事,梳理出“想法—招牌—顾客—结果”讲故事的顺序。同桌合作按照关键词讲蜘蛛卖口罩;随后朱老师由扶到放,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讲蜘蛛卖围巾和蜘蛛卖袜子,掌握讲故事的方法;最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续编蜘蛛开店。
蒋玉卿老师的《小马过河》一课中,学习支架充分体现在“讲故事”这一方法的掌握中,将对话朗读、识字教学、字词理解与讲故事有机结合。在“用上词语讲故事”这个环节中,教师给予词语,学生学习圈词语,小组合作讲故事,层层递进,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技能的训练。整堂课中,“词语”这一支架,以一条脉络线的方式,运用得非常充分。
辨一辨
美好的课堂
刘斯琳老师的《青蛙卖泥塘》一课中,在个别朗读、思考、再次分角色朗读、边演边读中,切实去体验情境的发生,设身处地体悟人物真实想法。青蛙的吆喝以及对泥塘一次次用心的改造,小鸟、蝴蝶、小猴等动物也表达了自己的建议,青蛙又是怎样回应他们的呢?最终青蛙怎么不卖泥塘了?课堂上,随着同学和老师一次又一次的学思结合,使得课堂层层深入。而后将自己的所学应用于学校举行的跳蚤市场里,让“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继续沉浸于真实环境中,服务生活,在实践中继续作更高层次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美好的课堂
邵琦老师执教二年级下册《小毛虫》的第二课时。在“讲好小毛虫蜕变的故事”这一任务驱动下,邵老师带领小朋友开展感情朗读和质疑探究的思辨活动,理解了“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等含义深刻的句子,并逐步落实“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讲故事”的学习目标,孩子们收获满满。
秀一秀
课堂
在本单元的童话世界里,小朋友们用语言、肢体、表情,建构心中的故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衍生出新的想法。瞧,在互相评价中实现自主学习,在轻快的氛围中体验童话的美好。贾静兰老师把“演童话”的兴趣延伸至课堂之外,根植于生活之中。
冯艳艳老师的”小妙招定公约”锻炼在共同讨论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公约为讨论的主题,搜集金点子,灵活运用多重学习方式,发挥单元学习内容的综合效应,让学生能从多角度思考,表达观点,把真实问题与思维方式整合起来。
特色
二年级语文组立足于讲童话故事激起学生对朗读识字、借词语讲内容的学习。以说理来撬动文本品读、对话朗读、故事表演、感悟演说等活动。以解决班级的真实问题驱动学生合作形成方案,多重形式表达创见。
思考
本学期的教研,在吴兰芳副校长和周荣仙老师的指导下,二语组老师又提出了新的思考:如何打通课文与课文、课文与园地之间的关联,如何将“一课一任务”的设计变为“一任务涉及多课”,如何让学生在更大的空间里获得应对多变情景的经验……
转自:“义乌市绣湖小学教育集团”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