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丝路·教研】落实项目化教学,打造品质课堂——科学教研活动

2023/7/7 17:25:43  阅读:63 发布者:

落实项目化教学

打造品质课堂

今年是我校的品质课堂提升年,我校小学科学组教师们围绕“项目化课堂”开展教研活动。全组教师曾多次参加义乌市培训,学习“项目化课堂”新理念,观摩优秀教师们的“项目化课堂”。在此基础上,全组教师们给我们带来了四节精彩纷呈的课堂。

导体与绝缘体

王老师在四(2)班执教《导体与绝缘体》,课前王老师让同学们收集好身边的各种材料,在课上集体讨论与猜测他们是否能导电,寻找导体与绝缘体的秘密。

课堂中,同学们通过猜测与总结,发现可以利用之前学习的电路检测器检测导体与绝缘体能否导电,即刻开始组装实验,灵活运用了已学知识活学活用,通过实际现象来证明材料的性质,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主观能动性。

在总结导体材料和绝缘体材料异同时,部分同学提出大地、水、与人体是否也是导体呢,于是王老师带领孩子们通过视频与演示实验,更充分的认识导体材料的性质。让孩子们能在生活中更合理与安全的使用电能,利用电能。

产生气体的变化

周老师在六(1)班执教《产生气体的变化》,她从厨房物质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体验,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判断出这些常见物质。接下来周老师提出“这些物质混合后会不会发生变化呢?”学生大胆猜测,纷纷提出想法。

在接下来的实验过程中,学生将这些物质两两混合。很快发现了白醋和小苏打,它们竟然产生了大量的气泡。学生猜测它们之间很可能发现了化学变化。周老师提出“如何收集这些气体进行检验呢?”同学们根据气体易泄漏的特点提出用密封袋来收集。实验中学生运用“看”、“听”、“摸”的方法观察,又有了新发现。

整节课学生不仅认识到了变化中还会伴随很多现象,对收集到的气体有哪些性质也产生了好奇。周老师鼓励大家课外收集资料,进一步了解该气体。

地球的形状

王老师三(6)班执教《地球的形状》一课,课堂一开始通过情景带领学生们“穿越时空”,回到古时候,想象古人对地球形状会有哪些认识。从天圆地方的认知背景中提出质疑。老师提供材料,学生进行亲身模拟,从而推翻天圆地方说,发现地球的球面可能是圆弧形,猜测地球可能是球体。随着历史年轮的发展,又来到了麦哲伦环球旅行,用亲身经历证明,地球确实是个球体。

课堂的最后,时间回到当下,宇航员们进入太空,用直接观察的方式将地球的形状用照片、视频进行拍摄,我们能够观察到地球是一个球体,通过数据测量,还发现它是一个椭球体。本节课学生亲身经历模拟实验的过程,教师用问题链的形式串联整节课的逻辑顺序,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导体与绝缘体

傅老师在四(4)班以探究家用电路导线安装为线索,引导学生站在电工的角度,认识导线的结构组成,并用电路检测器对生活中常见的20种物体进行检测,引导学生发现一些物体容易导电,一些物体不容易导电,进而引发学生思考,提出质疑,这些物体有什么不同呢?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结合资料得出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最后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导体或绝缘体,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巩固提升。

本节课学生先提出自己的质疑和猜测,再运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想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结论。这是科学研究中经常经历的过程,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科学思维。

本学期科学组的教师们深耕课堂,开展了青年教师赛课、互相听课、项目化主题教研课等活动,课堂精彩纷呈,内容形式多样,老师们受益匪浅。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科学组将继续不断吸收和融合新教学理念,深入其本质,汲取其精华,打造自己独有的特色和品牌。

转自:“义乌市新丝路学校”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