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高新区基于立德树人的跨学科德育主题教学研究】暨区董文芳、张晓青、汪为峰、冯志萍班主任名师工作室联合活动(8)

2023/7/7 16:32:45  阅读:102 发布者:

高新区基于立德树人的跨学科德育主题教学研究

暨区董文芳、张晓青、汪为峰、冯志萍班主任名师工作室联合活动

为落实新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落地生根,探索德育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的路径,加强课程综合,注重课程关联,用更开放、更综合、更具创意的方式展现跨学科德育教学的探索。高新区组织了“基于立德树人的跨学科小学德育主题教学活动”暨区中小学董文芳、张晓青、汪为峰、冯志萍班主任名师工作室联合研讨活动。

此次活动在文昌实小举办,全区近200位德育骨干参加学习研讨。

活动共两个流程,分四个场地进行。首先是十二节班会课展示,接着是专家讲座。

01

室场1

苏州高新区文昌实验小学校

徐乐希老师

徐老师执教的《“数”说中国梦》,通过“抗疫梦”“健康梦”“文化梦”“强国梦”四个层次,运用图片、视频、图表等形式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体会中国梦的丰富外延。

苏州科技城外国语

顾凌艳老师

顾老师执教的《餐桶减肥记》,从“学校食堂浪费情况小调查”引导学生畅谈,接着分“知多少”“明方法”“践方法”三个板块,围绕“餐桶减肥”开展活动。最后,孩子们通过自主宣誓和合唱《光盘之歌》将勤俭节约的美德内化于心。

苏州高新区达善小学校

张静怡老师

张老师以和诚信相关的成语为导入,引出课题《我不能失信》,进而引出主人公宋庆龄。指引学生细细品读《我不能失信》中的两次劝说,两次拒绝。朗读中感悟人物形象,感受诚信品质。最后孩子们用自己的书写,将诚信一笔一划写在书签上,更是写在了自己心中。

02

室场2

苏州高新区文昌实验小学校

苏旋老师

苏老师执教《我爱你,汉字》,以学校特色的“锦鲤币”为例,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教学过程中,苏老师组织了多样的小组实践活动,如触摸甲骨、探秘甲骨文、观察“兔”的演变、亲历汉字困境、小小辩论会,将汉字文化渗透在活动中,让学生亲历过程而有收获。

苏州高新区长江小学校

王曼老师

王老师执教《我们的节日-春节》,设计了“跟着小文去忙年”、“跟着小文品美食”、“跟着小文去拜年”、“跟着小文写祝福语”四个学习任务,以任务驱动实践,体验新年习俗。学生在实践体验中,体悟到春节不仅是团圆之节,还是希望之节和感恩之节。

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校

陈天宇老师

陈老师执教《餐桌上的浪费》,课前引导学生调查餐桌浪费现象,在交流中发现浪费无处不在。接着,通过“小算盘”计算活动,懂得点滴浪费,聚小成多,不可忽视;通过回溯“一粒米的一生” ,懂得浪费表象下的不为人知的另一边;通过实践体验“二分钟插秧”,懂得珍惜劳动的成果。最后,大家一起支招,共同抵制餐桌上的浪费。

03

室场3

苏州高新区文正小学

江兰老师

江老师的课以“红色浸润生命,阅读点亮童年”为线索,让学生在观看视频后分享感悟及书写时空对话。又通过革命烈士书的阅读以及介绍,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最后通过好书推荐,让学生能够从红色经典书籍中汲取智慧、坚定理想。

苏州高新区狮山实验小学校

陈姗姗老师

陈老师的课设计了三个闯关活动,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学生通过用眼看、用手摸,用鼻闻等亲身经历,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并认识蔬菜,同时认识到蔬菜的营养价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和蔬菜建立起亲密的关系。

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

刘思珉老师

刘老师的课抓住大象这个主要角色,围绕大象为什么要改变想法、怎么改变、改变后导致什么后果、大象最后又如何改变来展开。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课堂活动,朗读感受,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将语文课堂中的道理融入到德育课程,让学生学有所获。

04

室场4

苏州高新区长江小学校

屈倩娇老师

屈老师执教《面对困难——我不怕》,以游戏“飞花令”进行激趣导入,引出“困难”这一话题;以“信”抛出了话题,引发对学生解决困难方法的探讨。从孩子身边的困难上升到国家,激发了孩子们的爱国情怀!

苏州学府实验小学校

张嫔娟老师

张老师围绕“挫折”展开,披荆斩棘——挫折初体验环节,让学生理解了挫折的含义;百折不屈——挫折指南录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到了战胜挫折的方法;再次是乘风破浪——提升耐挫力环节,学生通过歌声传达出战胜挫折的勇气与信念。

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校

陆霞老师

陆老师执教《致敬英雄》。“英雄”——你想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英雄从哪来?课堂一开始的三连问激起了学生的英雄情结。宣读英雄颁奖词、写英雄颁奖词、探索语文课堂的英雄……让学生认识历史英雄;从伟大到平凡的身边英雄,再到让孩子们坐着时光机畅想未来的英雄梦,整节课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到了“山河无恙,星辰有光”!

展示环节后,汪为峰老师作了题为《跨学科视野下班本德育项目化探索》的讲座。

他从跨学科视野、项目化学习、班本德育课程、跨学科视野下班本德育项目化的研究和成果展示这五个方面展开,他指出:主题班会要结合学生、班级的实际情况,探索班本理念下德育课程的开发策略,将班本课程系统化、课程化地推进,引领班主任专业发展。我们要以德育为先、学生为本、生活为源、合作为桥、成长为果、素养为魂,有针对性引育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董文芳老师作了题为《德育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的策略路径》的讲座。

她认为跨学科学习在全面育人中具有独特优势。跨学科教育目标是育人,要聚焦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跨学科重在“跨”,跨出自己的领域,跨出学科本位。但班会课的跨学科教学,其边界与目标最终依然指向育人。她围绕德育跨学科教育的内涵、承载内容、学习路径、实践原则、评价导向几方面作指导。

最后,区教研室王庆军老师作《德育优质课和论文写作的思路》专题讲座。他坚持“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这一原则,要求把握方向,把好优质课的方向——立德树人,把好论文写作的思路方向——价值的趋向引导、正确的、方向性的论述和提炼、升华。以优秀课例《跟着“强国”去追梦》展现主题情境探究式教学,揭示了这一呈现方式的优势和意义。就德育论文写作,王老师从把握写作内容、培养看问题的系统化思路和掌握技巧三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指导。由此看来,讲好德育课,不仅有“术”,也有“学”,更有“道”。

跨学科主题学习既基于学科学习又主动跨界,既基于学科本位又融合多学科所长,既基于课堂内外又连接社会生活,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体系。作为德育工作者,要大胆探索、深入实践,在不断尝试与总结中形成更多可视化的、有价值的学习成果,让跨学科主题学习在新课程改革中落地生根。

工作室成员心得

让德育核心素养有效落地

春日里,我再次有幸走进文昌实验小学校,参加了基于立德树人的跨学科小学德育主题教学研讨活动,观摩学习了三节优质班会课并聆听了两场讲座。透过教师与学生的心灵沟通的呈现;透过与伙伴们听课后的交流与碰撞;透过德育专家对德育优质课的剖析……在如此的氛围中,我收获良多。

细说班会设计

我们常说,精心的班会课背后都是周全的“准备”。这三节课《面对困难——我不怕》、《笑对挫折 一路生花》、《幸得有你 山河无恙 星辰有光——致敬英雄主题班会》,巧妙的设计、频频的亮点、新颖的环节,让我眼前一亮。她们有让心理健康教师亲临现场讲演;她们有课堂小约定,打开心语信箱,抽取困难盲盒;她们还有畅想未来的时空穿越,找寻二十年后的自己。这样的班会课,是如此的有趣又吸引人,是如此的有深度又无形的育人。

细说深刻感悟

德育核心素养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落实这一核心素养的路径便是日常的课堂。亦如,王庆军老师所说的,小学优质班会课最好的呈现方式是主题情景探究教学,其中包含四个方面:其一,一线串珠、情境主线;其二,化虚为实、理论实践;其三,边演边悟、合作探究;其四,主题升华、价值引领。我想,应该还有教师的每一节课应从师者的立场转为学生的立场,在有趣、有深度的活动中,达到无痕育人的目的。

学习无止境,探索不止步。相信在探索德育核心素养有效落地的路上,我们会不断奋斗前行。

(孙丽)

2023426日,在我们的期待中迎来了一场特殊的培训:“基于立德树人的跨学科德育主题教学研究”。我们用跨学科思维审视和学习德育知识,同时又以跨学科思维来审视和学习德育学科知识,在观摩多位教师的优秀课堂展示后,下面就听课与反思总结出的心得与大家分享。

首先,我认为跨学科德育课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发地参与其中,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王老师班会课中,设计了年味、期望、祝福、起源四个环节,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其次,跨学科德育课是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跨学科德育课要设计好主题,这主题是一个需要用多学科知识才能解决的问题,比如本次学习活动中老师们就采用了语文与德育的学科融合设计了精彩的活动课程;教师要在确定好主题后,发挥自己学科的优势,利用相应学科中的知识去解决这个问题;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最后,跨学科德育课要通过“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以拓展为手段”这三种形式去提高学生学习和探究能力。

总之,在跨学科德育中,教师通过观察、体验、反思等方式,捕捉、发现并解决问题;学生不仅能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也能获得生活中积极的情感体验。

(陈静)

“情境”开启学生课堂

今天听了三节课。让我坚信坚持德育为先在课程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爱你,汉字》是我最为期待的一节。它作为五年级下册的研究单元,如果放在班会课上,究竟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课堂中,苏老师用扎实的基本功向我们展示了“一位优秀教师”的“德育课”。

这样新颖的、优化的、跨学科类别的教育方式,果然让人眼前一亮。外国人绕口令,小小辩论会,汉字的起源与发展。让孩子不仅对文字有了很大兴趣,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这是一节跨学科德育课,通过驱动型的任务,让学生自己完成任务、悄然无声的实现教学目标。

总的来说,这节课把语文学科和德育学科完美融合。让学生学到的同时,也让每一位孩子在情境中拓宽思维,畅所欲言,生动有趣!

春节,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一场又一场的“人生大事”。

王老师的班会课围绕年味、期望、祝福、起源四大环节。竟让课堂上有课“年味”。这样的德育课,让人受益匪浅。

第三节课是一堂别开生面的情境课堂。9.8kg的大米有多重?老师带来了;如何插秧苗?老师带来了⋯⋯

什么是情境?情境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真听、真看、真感受、真学习、真反思。这个课堂,学生从你的重量,在老师的引导中一步步深入学习。

“浪费”这个词熟悉而又陌生,但是通过浪费,让学生感受到“节约”,确是这节课的难点。

把难点放在情境中,把教育放在思考中,是每一位老师应当遵循并实践的。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把情境当成育人主位,学生在情境课堂中充分发挥“主体”地位,才是优秀课堂的主要体现。

情境,是诱发合作交流的动因;情境,也是生发合作交流的资源。学生交流学习前,师生需要通过创设情境引导交流。老师通过美食引入,米的重量为落脚点,让学生在粮食重量和种植中感受到“不易”与“心酸”,切切实实的上好了一节情境教育课。

基于立德树人是基本,是主题的大框架。跨学科是形式,是一节课堂展现的方式。总而言之,这三节课的学习,不仅让我感受到情境之乐,也让我体会到育人之美。

(仲泽)

转自:“苏州高新区文昌实验小学校”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