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小教研25 态度和感受是所有学习的基础 ——《上好小学语文课》读书有感
2023/7/7 9:33:46 阅读:80 发布者:
“知乎”上曾经有一个问题:人为什么要读书?大文豪苏轼曾经说过:人间有味是清欢。小说家汪曾祺先生也曾经说过: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广一点。在梁晓声先生的《人世间》,他对读书做了如下的注释: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时,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
读书是一种美好的享受。我记得再读《项脊轩志》时的一段话“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也。”潜意识的在脑海深处就建立出这样的认知:哪怕是一个小房子,一棵枇杷树,一句日常的叮嘱,再小的细节也一样的动人至深。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深地认识到态度和感受是所有学习的基础。今天我们站在文字里相望,站在文字里相融,阅读着,行走着,也收获着。王林波老师的《上好小学语文课》这本书让我深深地意识到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在此,我从两方面浅谈一下自己从这本书的所得所获:
首先,这本书的前言有三位教育专家做了序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薛法根老师的《用思考点亮课堂》告诉我们:善于思考并勇于实践的老师给孩子们会营造出充满灵性的课堂。闫学老师的《林影波光》透过文字,我感受到王林波老师少见的毅力,为了目标不停奔跑的坚持是一种教育者的态度。武洪钧老师的《创新探索方显智慧本色》用“森林是语文教育”告诉我们:语文课堂应该是广袤的森林,它应该为每一支鸟儿的啁啾、鸣唱、飞翔、筑巢,提供多种的需求。
其次,这本书在第二辑“思索课堂,探求有效策略”一文中,有一点“让生活之光照进习作天地”让我豁然开朗。我思索着能否换一种方式,让习作练笔更轻松。也就是说从学生的体验着手,那样的学习一定是鲜活的、受欢迎的、更是高效的。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实践的练习,但多练必定会导致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如果改变练笔的形式,是否能让学生觉得有意思、有意义、也有可能呢?
本学期我经过思考,决定将习作练笔分两步走。第一步采取循环日记的方式,按学号周一至周五,每天由一人承担写作任务,习作的内容由开放式,逐步针对性练习。同学、家长、老师可以随时翻阅。评价主要由学生负责,可以说每一篇练笔都代表着学生自己的个人所得。利用每天午休前十分钟,写作者朗读,组内其他成员剖析典型、品评写法、自我反省,最后由学习班长将组内成员成绩进行统计,评选出“习作之星”的优秀小组。截至四月中旬,我们班52人已经全部完成第一部分循环日记的小练笔,后续将开展竞争机制,完成续编故事集。
成长需要一个过程,拔节需要不断地历练。感谢学校提供的读书沙龙活动,让我们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不断汲取并积蓄能量。也要感谢王林波老师的这本书,让我得以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以便见贤思齐。对高年级学生而言,语文课堂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态度,让学生体验生命与世界的丰富,让语文课堂更具生命的活力,让每个孩子都散发出自己独特的魅力。
我个人现阶段也有一些思索:语文课堂的时间要真正的用在刀刃上,把“课堂”变成“克堂”,也就是他们自己不能攻克的地方,师生围绕自学生成的几个核心问题进行交流、碰撞,相互影响、互动互补、以便携手同行。我期待着这样的课堂,我也知道,有的路,走着走着就丢失了,而有的路,走得再远我们依然会坚定的向它靠近。
【作者简介】
刘平,渭南市实验小学教师,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她坚信:语文教师的首要工作就是让孩子们在语文课堂中幸福成长,最终成为拥有丰富精神世界与创造力量的人。
转自:“渭南市实验小学学校发展共同体”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