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小教研25 真正的主人 真实的学习——江苏省23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课例听课反思
2023/7/7 9:32:28 阅读:73 发布者:
按照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的指导和安排,我认真观看了教师发展中心推荐的网络视频课——江苏省23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课例,其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授课老师个人素养高,善于组织并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具体有以下值得借鉴的地方:
一、基础知识,扎实落实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作为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就如同盖高楼一般,先要打好地基。小学阶段正是夯实基础的关键时期。在本节课上,从板书课题开始,老师就开始书写指导了:“之”的第二笔横撇夹角要小,捺要舒展。“崛”的山字旁小且偏上。老师一边板书,学生一边书空,书写指导随时进行,正所谓:提笔即是练字时。除了书写的指导,老师在字音上也细致入微。让学生自由朗读时,他一直在班级里巡视,俯下身子倾听,发现了两个多音字有问题,尤其是“为之一振”的“为”,他引导学生从字义上区分,并设计有幻灯片:wèi,表示原因,目的。这样的学习不怕学生基础不牢固。由此也可以看出老师备课时充分而准确的预设。
二、问题设置,简单明了
我们常常觉得一节课想和学生探讨的问题很多,很琐碎,显得课堂有些思路不清晰,因此一节课上应该设置一到两个问题,然后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学习。本节课,老师就结合教学的重点设置了两个问题,一:课文围绕誓言的诞生发生了哪些事?二:读5-9自然段,思考同学们和周恩来有怎样的回答,圈出关键词,写自己的阅读体会。这两个问题设置简洁明了,第一个问题是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和大意。第二个问题直奔文章最动人的时刻。学生带着问题再学习,会重点突出,有条有理。
三、朗读指导,有效无痕
语文课的学习自然离不开课文的朗读,而学生的朗读水平和能力更多地也是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得以提升,功夫都在平时的课堂上。在本节课上有两次朗读的指导。一次是学生读周恩来样子的句子: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一个学生读后,并不是特别好,老师只是轻轻说:再读慢一点,加上适当地想象,会更好,你愿不愿意试一下?第二次学生读得特别好。第二次在课堂的最后,老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引导学生把誓言诞生的动人时刻再现出来,学生先练习,然后师生合作配乐朗读,音乐的加入,更加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老师读魏校长的话,读得入情入境。这样的朗读指导,无需方法,潜移默化就会感染到学生,学生的朗读能力自然能提升。
四、难点突破,方法巧妙
每一节语文课都会有学习上的难点,能够把难点突破,就得看老师的备课和对学情的准备把握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课文讲了哪几件事,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实话,对于四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来讲,一篇课文涉及三件事,还要用简洁连贯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是有难度的。老师巧妙地设计了两个内容,首先借助时空轴帮助学生理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并给学生一个“梯子”,让学生自己发现表达的妙招,小组合作说出每件事情。然后以“开一分钟的故事会”为情境,让学生自己练习讲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自己竟然学会了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的梯度设计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并且激发了学习兴趣,方法非常巧妙。
总而言之,在整节课上,学生的主体性凸显得特别明显,他们真正是课堂的主人,而老师则是出色的引导者,所有的答案、妙招都是学生发现的,这样的课堂才是学习真正发生的课堂,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学习。
【作者简介】
陆金红,渭南市实验小学教师,中共党员。对待工作,她认真负责;对待学生,她宽容耐心。她总是用巧妙的方法引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向善、向美。
转自:“渭南市实验小学学校发展共同体”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