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心海扬帆】《图形的运动三》教学心得

2023/7/6 9:55:51  阅读:78 发布者:

心有所悟

方能远行

江畔微风迭起,卷起浪花朵朵

室内兰芷馨香,萦绕学思气象

且行且思,行至方远。

润泽生命 润美人生

漫享好时光

《图形的运动(三)》在《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是属于图形与几何的领域,它体现的内容是:第二学段(4-6年级)通过观察、操作等,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会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它为学生在第三学段认识学习平面图形关于旋转中心的旋转奠定基础。通过学习这节课,使学生掌握旋转三要素,会描述简单的旋转现象,观察三角尺在方格纸上的旋转,初步感知图形的特征,同时在观察、讨论、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图形与几何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在小学阶段包括“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和“图形的位置与运动”两个主题,学段之间的内容相互关联,螺旋上升,逐段递进,本节课主要讲的是图形的运动三--旋转。图形的认识主要是对图形的抽象,学生经历从实际物体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图形的位置与运动”包括确定点的位置,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学生结合实际情境判断物体的位置,增强空间观念和应用意识,学生经历对现实生活中图形运动的抽象过程,认识旋转的特征,能从旋转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体会运动前后图形的变与不变,感受数学美,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旋转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基本的图形变换之一。五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思维多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能力差别也比较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有不同的层次,对空间图形的理解水平参差不齐。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也应有不同的要求。教学时,我采用运用魔方玩具展示了旋转的运动轨迹,再通过直观的图形旋转动图和钟表的教具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在不同数学活动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还可以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本环节是新课教学的主体,在从玩游戏入手,让学生旋转魔方,举例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提炼图形的旋转,感受生活和数学的密切联系。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用他们已有的知识初步去发现这些图形中旋转的规律,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的习惯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在学生了解了旋转了的动作之后要把旋转的知识迁移到图形中,我又拿出了教具钟表,让学生进行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旋转的含义。通过让学生反复描述旋转过程,帮助学生更加明确旋转的三个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这样学生掌握起来很轻松、不枯燥。在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风车的旋转的动图。让学生更直观的看到风车旋转的全过程,通过学生的观察和讨论,再进行展示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风车的旋转过程,在学生表达的时候及时的加以引导,让学生用数学的专业语言表述出了旋转的过程。

  在处理教学难点旋转180度的时候,学生很难发现旋转的特征,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再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收获,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充分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什么样的课堂理念。最后让学生总结这一课知识点和收获的时候进一步深化了学生的对旋转的理解,课后的作业让学生利用旋转动手制作了一个小风车,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每一次的公开课都是一位老师成长的历练的最好途径。在研读教参时要深入挖掘核心价值,以课本为主题与目标为宗,以教学评为线,教与学相辅相成,用评检测学情,对照学情调整教学,设计有效作业,这样就做到了提质减负。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在教学和自己我成长的云梯跬步前行,拾级而上,终会曲径通幽,沿途几多艰辛,就几多美景,也愿自己成长路漫漫,不断进取,在教育教学之路上行之愈笃,知之益明!

转自:“郑州高新区科学大道第三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