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观名师课例 研课标落地(第二期)——观袁晓萍老师课例《分数除以整数》

2023/7/5 15:36:30  阅读:134 发布者:

观名师课例

研课标落地

- 第二期 -

“观名师课例 研课标落地”活动开展以来,全体数学老师学习热情高涨,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收获颇丰。

本期,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全体数学老师共同观摩了名师课例--袁晓萍老师的《分数除以整数》。这节课的设计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袁老师始终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她大胆放手,让学生自我探究、自我学习、自我总结,学生也展现出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READING PLAN

01

课例回顾

1.复习引入 巧妙设计

袁老师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把一张12平方米的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学生很容易就列出算式12÷2,也很容易就明白还可以用12×1/2计算。两个式子道理相同,都是求其中的一份是多少。于是就建立了两者之间关系,然后逐渐推广到12+3可以用12×1/3,举出大量的例子之后,引出符号表达:A÷B可以用A×1/B,就是把A平均分成B份,取了其中的1份。再从整数除以整数。引导学生猜想“分数除以整数”是否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呢?"

2.大胆猜想 多方验证

在探索算法与算理的过程中,袁老师放手让学生尝试自主探索,然后选取了有代表性的方法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进行对比、质疑、找联系,这一块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更是亮点。让学生在纵横对比中关联,发现问题,提升认识,从而达到算法与算理的融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越来越深入,方法之间也贯通了,以此类推后算法自然就生成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非常佩服袁老师用心的设计。

3.打通壁垒 建立联系

《新课标》提出:在教学中,要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能体现数学学科本质,对未来学习有支撑意义的结构化数学知识体系,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来源、结构关联、价值与意义。这一理念在这节课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在回顾总结阶段,袁老师采用视频的形式,从二年级开始的整数除法到更大的整数除法,再到小数除法,梳理了除法学习的历程,让孩子感受到除法学习的递进过程。总结了在学习除法时常用策略:画图、想乘法、商不变的规律,引导学生悟得“虽然除法家族的数发生了变化,但是学习方法都是一样的”。让学生进一步猜测接下来还会学习哪些除法?引导学生感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READING PLAN

02

心得体会

观看这节课的视频后,老师们记录了详细的笔记并对课例进行了分组研讨,最后结合自身教学书写了心得体会。

《新课标》中提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种“做数学”的方法,把古板的定义变得脉脉含情,把艰深的算理变得平易近人,把枯燥的计算变得丰富多彩。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实现了数学思维的再现,弥补了教材的不足,还学生以生动、精彩、充实的数学。

转自:“郑州航空港区实验学校”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