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背景铺垫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初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文化品格是学生对语言文化载体的认同,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至关重要。
夏谷鸣教授在《基于全球化的英语教育任务与使命—漫谈英语教材的本地文化元素》主题讲座中提出,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时代的英语教学使命已经发生了转折,从理解西方文化、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变为用英语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众所周知,汉语和英语的文化背景有着本质性的区别,因此在我们英语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在于传承自己国家的文化,就要深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之所在,具体体现为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被张岱年等学者认为是对中华民族精神核心内涵的最佳概括。“以对外宣传为渠道。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增强国际话语权的最有效方式就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创新文化“走出去”的表达方式,向世界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李明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之道》,2017.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内容数不胜数,大致可以归为知识体系、价值观念、思想信仰、行为规范、风俗习惯等。
因此,用英语介绍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是世界的一个潮流,也是接下来我们英语教学的一个方向。在我们外研版的初中英语教材中,也有不少可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英语教学的模块。比如七年级上册的Module 10 Spring Festival,从Unit 1的听说课中介绍春节前的准备活动,到Unit 2里以第一人称向外国朋友介绍春节,最后Unit 3里面Around the world部分简单介绍了圣诞节,模块的任务是要求学生给外国朋友写一封信介绍中国的春节。所以不难看出本模块的教学目标不仅仅在于让学生了解外国的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更在于传承本族文化。
再以2020年温州市的英语中考卷为例,最后一题书面表达要求学生以The Family Dinner on Spring Festival Eve为题,写一篇约110词左右的短文,向外国朋友介绍自己家乡的年夜饭,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丰富多样的文化习俗(如图1所示)。
以及本学期刚刚结束的温州市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卷的书面表达(如图2)要求学生为寒假在温的英语外教策划一个有意义的寒假活动:
在外研版初中英语教材的很多模块中,教师都可以结合该模块的话题,和本地的情况,进行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的活动。下面,笔者想以外研版初中英语七下 Module 8 Story time Unit 3 Language in use为例,具体讲讲如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习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
二
教程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1.教材解读
外研版教材一个模块通常是由3个单元构成,Unit 1 的内容一般是听说课, Unit 2是阅读课或者是读写课,Unit 3是语言应用课。从课本的模块标题下面,我们可以发现本模块的任务是Telling a story。从图3和图4可以看出,本单元的第一单元的对象和第二单元的短文都是围绕《金凤花姑娘和三只熊》这个西方传统的童话故事展开。
第三单元的活动和任务涉及更多的童话故事,在Around the world环节,编者用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童话故事《小红帽》的
(图8),旨在介绍童话故事的常见的主题和语法特点,给同学的写作建议是写童话故事通常以“Once upon a time…”开始;最后给出的模块写作任务是通过小组合作,讲述中国的神话故事《精卫填海》(图9) ,在学生学习西方童话的同事也有机会学习如何通过
的描述来用英语讲述一个中国童话(神话)故事,用英语来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通过童话故事来比较中西文化的差异。
2. 学情分析
从学生方面来看,该班级整体水平一般,个体差异明显,中等生居多,较弱生难以集中注意力,活动参与的积极性较弱。因此他们需要老师的合理安排小组,让善于学习的学生带领弱势学生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任务。但是七年级的学生总的来说思维比较活跃,好奇心比较强,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需借助教师提供的教学之家,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表达想法,在课堂反馈中,学生需要更多的支持和鼓励,提高参与的积极性。
从教学内容来说,本模块童话故事的内容和情景都很符合初一下学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的兴趣。学生在第七模块,刚刚学习了be动词的一般过去时的用法,在第八模块的第一、二单元,学习了规则动词的一般过去时的用法。
因此从具体学情出发,教师可以将第三单元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侧重于语言知识点的落实,利用故事中的语境帮助学生感知、体会、理解英语中一般过去时的意义,在练习中感知、体会、理解英语中的一般过去时这一重要语法现象。
其次,第三模块的第二课时侧重学生的语言输出与写作,也就是Speaking and Writing的课型,以下为这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三
教学设计——文本解读和教学目标
1、文本解读:外研版7B Module 8 Story time Unit 3 Language in use 第二课时 Speaking and Writing
2、教学目标:在本单元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
用一些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叙述过去的事情;
用运用动词过去式给同伴讲一个小故事,并注意使用一些表示事情先后顺序的关联词;
试比较中国童话与外国童话的异同,通过学习不同国家的童话故事,了解世界各地的风俗习惯。
3、教学过程:
Step I Let’s Review
设计意图:本活动引用第一二单元课文的
让学生复述Goldilock and three bears的故事,以复习的方式集中呈现了本模块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知识,旨在帮助学生在感性知识基础上对语法概念进行归纳、总结和巩固,然后教师再提问How to tell a story? 引导学生归纳出4W1H的问题(图5-6)。
操作:学生根据
,先在四人小组内每人一行
,四个人完成故事的复述,再请1-2组同学展示,降低目标任务的难度,同时提醒学生需要使用一般过去时。
同时,本节课的难点使用正确的连接词使故事情节更完整,过渡更自然,在学生复述完上面的
后,呈现出下一个复习的
。引导学生用合适的连接词复述整个故事(图7)。
Step II Let’s summarize
设计意图: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使用4W1H来讲述一个童话故事(图7)。并将该思维导图作为板书写在黑板上。
Step III Let’s Pactise
设计意图:与活动2相同,本活动仍然巩固表示事情先后顺序的连接词的用法,为后面的输出环节做铺垫。
操作: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练习,再核对答案。
教师提名部分学生朗读文段,全班注意过去式“-ed”的发音。
Step IV Let’s Read
设计说明:童话故事是一个学生普遍很熟悉也感兴趣的话题。本模块“Around the world介绍了世界各国童话故事中常见的主题和语言特点等。
操作:T: Read the passage about Fairy tales, And tell me: How does the story uaually begin with?
学生通过快速朗读可以很快找到答案。教师再追问,引出下一环节的任务。
T: What’s your favourite story? Why do you like it?
Ss: My favourite story is…because…
Step V Let’s try
1.Pair work 双人合作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make sentences.Use the words given.(Activity 3)
设计意图:本活动是任务的准备阶段,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由大家共同提供信息、词汇等。
操作:学生组成双人或者多人小组进行活动,就每一幅图说出尽可能多的词、短语或句子。教师请每组选出一位代表向全班介绍其中一幅图。
说明:本模块的任务活动向学生介绍了一个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精卫填海)。作为本模块总结性的语言输出活动,本部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应关注学生对一般过去时和表示事情先后顺序的词语的运用。
2.Put the sentences together to make a story.Remember to use words like and,so,but,because,first,next,and then and finally.(Activity 4)
操作:学生小组活动,运用表示事情先后顺序的词将句子连起来,组成一个故事。
学生两人一组活动,交换所写的故事,帮助同伴改正错误。
3.设置情境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具体情境:我们班要举行讲故事大赛,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中国古代成语故事或者神话故事进行讲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图11)
然后教师给出一个评价标准,(图12)引导学生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讲述故事的框架。
Step VI Homework
1.Level A: Write a new story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
2. Level B: Write down the story “ Jingwei decided to fill the sea”.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可以选择继续写精卫填海的故事或者写一个新的故事,为下次的故事大赛做好准备。
4、板书设计
5、课堂反思:
本节课的小组合作中,受词汇量的影响,不少学生在讲述“精卫填海”这一神话故事中,不能非常好的表达故事情节;其次,学生在口语表达的过程中,容易忘记使用动词的一般过去时以及连接词的使用,还有学生没有使用Once upon a time来表达时间。主要的原因是学生还是不理解Checklist的意思,,不大了解讲故事的框架,而急于表达故事的内容。
以下是两个学生的课堂写作实录:
因此,根据学生上面具体的情况,这一环节再次授课中,教师还可以采用简单的填空方式来代替小组合作,提醒学生不要忘记使用一般过去时。如下图所示:
四
结语
随着我国国际影响的显著提升、“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等,我国英语教育越来越具有跨文化传播的功能,培养学生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是英语教师新的历史使命。相信未来,定会有越来越多的英语课堂刮起 “中国风”,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少年站在国际舞台,用世界语言向全球展示大美中国!
作者介绍 | 汤丽慧,任教高中英语7年,初中英语9年,多次参加公开课和英语教学技能比赛获奖;指导学生参加口语阅读竞赛获奖,获优秀指导师称号。
转自:“明师俱乐部”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